(轉貼) (星島日報報道)
看我們的餐牌,反映到整個社會風氣。
以前境況艱難,上餐廳吃「大餐」,是很了不起的大事。
逐漸,發展到自助餐。還記得初成長的小B小朋友問:「真的?可以上前自由選擇?」
再過一些年,輪到「放題」登場。
那是完全的放任,連選擇也不必要了,任吃,任喝,無限制享樂,無節制低消費。
去到這地步,大家已不講究質素,最緊要「平」,最緊要「抵」。沒有人再介意你Cheap,只擔心蝕底。
這是社會富庶之後,開始走下坡的先兆,逐漸搵錢艱難。好景之時,大家不介意付出高代價,去換取一點品質提升。
現在調轉過來,大家不介意品質檔次低一點,寧願你平價些賣給我。
當然,最理想是又平又靚,可是這個沒可能,除非來貨是假冒、走私或賊贓。
放在飲食的範圍,即是放題。源自日本,以往是逢星期五或周末晚上,然後擴散至每一晚、每一天,甚至一打開門做生意,即標榜「放題」。
當這個飲食模式成為習慣,伸延至其他消費層面:音樂放題、時裝放題、網購放題、旅遊放題……
放任慣了,稍有一些限制,即表示不習慣,乜都要平,乜都要減,乜都要有贈品。
完全是過分嬌縱。逐漸,放題心態存在男女關係、家庭關係,甚至出來做事,對上司、對僱主、對政府,以至對其他三唔識七的國家,也有這些無限制的要求。
要是對方一有管束,即大哭大叫、大吵大鬧,簡直是「撒野」。
可是這種心態,已普遍存在於香港。有些年輕人甚至連守信用也費事,因為對他們來說,信諾是約束,即是不夠放題、不夠過癮,試問你怎樣管治?
幸好,物極必反,是時候向放題說「不」了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