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4年11月4日 星期二

(轉貼) 年輕人仍然愛玩碟仙

(轉貼 (星島日報報道) 


  俱說現今是科技時代,電子及網上的遊戲,豐富氾濫至我們沒法承受的地步。
 
  仍然有人愛玩「通靈板」(Ouija)或「碟仙」嗎?

  有。美國萬聖節的周末電影票房,第一位正是以通靈板為題材的《Ouija》(港譯《死亡占卜》),收入遠勝其他大明星的新片。

  原來對年輕人來說,「死亡」仍然神秘,難怪對這種古老的遊戲,依然感好奇。

  正如對任何人來說,「未來」仍然是謎團,於是古老的占卜算命,仍歷久不衰。

  還要是在世界第一的科技大國。上周末提及「通靈板」的來源,老外說是傳自中國北宋時代的王重陽(!),信不信由你。

  但為甚麼英文叫「Ouija」?卻是生意經。十九世紀末,一位商人引入美國,稱這是古埃及文,解作「好運」,被視為一種故弄玄虛、無傷大雅的小孩子玩具。

  怎料大受歡迎,吸引玩具集團收購,重新替名稱定義:「Oui」是法文的「是」﹔「ja」是德文的「是」,兩者合起來,成為「Ouija」,即是「Yes Yes」咁解。

  以後像《大富翁》或《大戰爭》等板塊遊戲,流行於歐美社會,經歷過兩次世界大戰,逐漸,受到宗教人士抨擊,認為通靈板是勾引邪靈、被魔鬼利用的工具。

  亦可能因此,令年輕人更好奇着迷。要是你曾看過經典驚慄片《驅魔人》(一九七三年)的全足本,當中有一小段戲,篇幅甚短,卻是極之重要,通常在戲院放映時被刪剪掉。

  那是女主角母與女,在大宅地庫的一段對話。女兒聲稱在雜物堆中,找到一塊通靈板,通過遊戲,認識一位路過的考特船長(Captain Howdy),其實即是鬼魂。可是阿媽不以為意,當是火女的天真想像,沒有認真處理,伏下後來邪靈上身,不可收拾的惡果。

  既然西方通靈板這麼好玩,為甚麼沒有像《大富翁》等,東傳過來香港?因為我們有更厲害、更正宗的「碟仙」。


hongchi.hk@gmail.com
(靈氣逼人 康子) 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