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9月27日 星期五

(轉貼 ) 跨越性別.體驗苦難

(轉貼 )  (星島日報報道)

  要是你相信輪迴,會較容易接受性別的轉變。六道眾生,俱受輪迴之苦。今生你是「天人」,享盡榮華富貴,下世可以淪為畜牲,甚至直墮地獄,各憑業歷,更何況是男變女,或女變男?

  在佛教的世界中,眾生平等,俱要經歷生老病死,男身並非特別優越,女身亦並非特別吃虧,各有各的苦處。所以當人修行成功,升呢為阿羅漢,甚至成為菩薩之後,重返人間普渡眾生,可以是男身,亦可以是女身,才可以親自體驗其苦,並配合當時的社會環境需要。

  最出名的例子,是觀世音菩薩,在印度成道之時,原本是男相,號「馬頭觀音」,以暴烈出名,絕不放過邪魔外道。

  可是來到中國,為方便傳教,還要登堂入室,供婦女參拜,試問外表威武雄壯,有何幫助?反而成為障礙。

  為親近民眾,令中國人更容易接受,觀世音約自唐代起,轉為女身,相貌慈和,而且形象百變,既可以是「送子」,保佑生育,又可以是「千臂」,無所不能,還要是「慈航」,維護海上航運安全,間中亦是「水月」之相,提示眾生世間無常。

  這種跨越性別,包容慈悲的修行,亦受到佛祖的表揚。在《地藏經》十二卷,佛特別向觀世音菩薩道:「汝於娑婆世界,有大因緣,(形象)若天、若龍、若男、若女、若神、若鬼,乃至六道罪苦眾生聞汝名者、見汝形者、戀慕汝者、讚歎汝者,是諸眾生,於無上道必不退轉……」並託祂向眾生,幫助推介地藏菩薩的功德。

  為甚麼要觀音幫忙呢?因為地藏是唯一肯下地獄的菩薩。亦可能受觀音的影響,祂從古印度的孝女形象,來到中國之後,逐漸與目蓮和尚融合,成為救母出苦難的孝子。為甚麼孝女要變孝子呢?私見以為,中國社會的女子普遍非常孝順,毋須加強推廣。反而孝子甚少,《地藏經》的由來,正是佛祖向母說法,根本是一種孝行,順水推舟,地藏菩薩從久遠劫來,經歷多世,與觀音一樣亦男亦女。在中國落地生根,以男身較適合,於是成為「地藏王」。

www.winghongdon.com
(靈氣逼人 康子)

2013年9月26日 星期四

(轉貼 ) 從孝女變成孝子

(轉貼 )  (星島日報報道)

  第一奇:在古印度,下地獄救母親的,竟然是孝女。

 
     第二奇:故事傳到來古中國,孝女竟變成孝子。

  先前曾提及,在《地藏經》出現的孝女,共有兩位:屬貴族階級的婆羅門女,與供養出家修行人的光目女。

  她們都是喪母之後,不勝悲慟。前者拜覺華定自在王如來佛,誠心感應,在入定之後,來到地獄邊緣,由無毒鬼王恭迎接引。

  後者一向供養羅漢(有成就的修行人),通過其幫助,夢見亡母墮大地獄,不斷受苦,於是立下大願,普渡眾生,以換取救拔母親,從此脫離三惡道(餓鬼、畜牲與地獄)。

  這兩位雖是女性,卻同是地藏菩薩,成道之前的兩世人身。其實除了當孝女,祂亦曾多次化身成男子、國王、鬼王,以及大長者子等等,身分各異,志向則始終沒動搖:「地獄不空,誓不成佛。」

  此經由唐玄奘帶回來中國,經翻譯成為漢語,文字精闢雅潔,情理兼備,是上乘的經文。

  後來,雖然同是稱由地藏菩薩著述的《十輪經》,與《占察善惡業報經》,譯筆卻遜色得多,難怪後世人以為是偽作。

  來到中國,《地藏經》(全名:《地藏菩薩本願經》)很受推崇,除了詳述善惡因果報應之外,還被尊為「孝經」,暗合中國人社會提倡的孝道。

  原來此經的由來,是佛祖為母親摩耶夫人說法,加上婆羅門女與光目女,下地獄營救母親,道德及家庭倫理觀念非常正確,難怪可以長期流通中國。

  經過千百年的洗禮,兩孝女與《大藏經》的目蓮和尚,逐漸合而為一,成為孝子出家修行,下地獄救母出險的故事。

  從此,地獄菩薩被定性為男子,不止在中國,後來東傳到韓國、日本等地,一律變為男身,亦有簡稱為「地藏王」。就佛教來說,由於相信輪迴,菩薩一向不執於性別,像觀音為更接近民眾,由男變女,至於地藏由女變男,可能為吸引更多孝子仿效吧。

www.winghongdon.com
(靈氣逼人 康子)

2013年9月25日 星期三

(轉貼 ) 你為了誰下地獄?

(轉貼 )  (星島日報報道)

  地獄,不是請飲茶吃飯的地方。

  佛教的地獄,稱「事實存在」,於三海之內,東方的大鐵圍山,當中分十八所大地獄,其數百千,黑暗深邃,無日月光。

  其中之一,就是著名的「無間地獄」:時間不絕、苦楚不斷、多寡常滿、眾生皆受,而且日夜死生不停,求一念暫住不得,稱「五無間之苦」。

  任何人身處地獄,當然極之慘酷。雖說他罪有應得,但假如是與你有莫大關係,令你不忍、不捨、不棄,決定不惜一切也要營救,試問會是你的甚麼人?這牽涉到微妙的群眾心理,換句話說,在多種人際關係之中,誰救誰會最令大家感動?

  通常,是父親救弱女,像電影《救參九十六小時》,最受群眾支持。所以影片在世界各地大收,橋不怕舊,還陸續拍第二、第三集。

  換了是阿媽救仔,就不行了。美國女演員艾絲莉茱特,可能見《救參》電影系列收得,於是監製兼主演電視劇集《Missing》(《失蹤》),演前特工的寡母,為追查十八歲兒子的下落,在歐洲各著名景點驚呼喪跑。雖然沿途風光如畫,可惜觀眾不喜歡看癲婆尋仔,情況近乎歇斯底里,何況阿仔已經牛龜咁大隻,即使吃點苦頭,亦贏不到同情,還要等阿媽來救援?未戒奶咩。

  劇集果然收視不如理想,這個世界真的存在性別歧視,從來沒有男女平等。

  換作丈夫救妻子亦行,先前說過了,正是希臘神話,音樂家奧佩斯下地獄,拯救妻子歐麗蒂凱的故事。可惜過程中,妻子不停呼叫丈夫,奧佩斯忍不住回頭,歐麗蒂凱變成鹽柱,拯救行動失敗。

  另一個人氣最盛的組合,是英雄救美,壯男救靚女,老套至近乎公式化的橋段,幾乎一定成功。

  可是《地藏經》卻選擇了兩次孝女救母的故事。這個組合有點出奇,來到中國,原裝的婆羅門女與光目女,改為男身的目蓮和尚,仍然為救母親而下地獄,轉變耐人尋味。

www.winghongdon.com
(靈氣逼人 康子)

2013年9月24日 星期二

(轉貼 ) 可承受幾多真相

(轉貼 )  (星島日報報道)

  如果你是一位占卜者,或是一位算命師,會怎樣向來人說出真相?

  最難堪的,是告訴一個中年人,一生大運已過,所有美好的事物不會再發生。

  還有,向一個渴望生育的女子,說應趁早斷念,此生與子女無緣。

  或是告訴人一生做死無發達,或勸恨嫁的女子休再妄想,將來的夫運,只有破碎空虛。

  諸如此類,俱可以從命理看出端倪,技術層面不難達到,真正的學問,在於你怎樣向人表達?

  來人算命之時,個個都說想知真相,求你依命直說。

  可是現實非常殘酷,究竟我們可以承受幾多真相?切勿在這方面高估自己。

  占卜者與算命師,既有專業操守,亦不應口甜舌滑作隱瞞。生命中許多人與事,不能夠單一說「有」或「無」、「好」或「壞」,黑與白之間,存在很多層次的灰。

  所以說,玄學從業員的性格與修養更重要,有些占卜者像家父,年輕時憤世嫉俗,占算雖然靈驗,卻難免鐵口鋒利,傷害來人感情,老來才稍作收斂。

  要是唯利是圖,或包藏禍心,情況更不堪設想。筆者正是由於出身這一行,耳濡目染,所謂「沒吃過豬肉也見過豬走路」,怎敢隨便介紹?

  除非,有些人當算命是娛樂,亦有些人當是茶餘飯後的話題,不必計較。

  或是純粹寂寞,找個人認同,或找個人聊天,嘻嘻哈哈打發時間,無傷大雅。

  我們出來做事,日久天長,逐漸自會發覺,原來大家是在學做人,成王敗寇,不止是比較誰有真本領。

  占卜、算命、風水等玄學亦一樣,怎樣在真相與表述之間,取得精準平衡?還要包含仁愛關懷,才是一生要追求的學問。

  這一門功夫涉及生死吉凶禍福,事關重大,好應該慎重看待啊。

www.winghongdon.com
(靈氣逼人 康子)

2013年9月23日 星期一

(轉貼 ) 尋找占卜者

(轉貼 )  (星島日報報道)

  有高手嗎?請介紹,或自薦亦不妨。

  讀者常來信問,以往會推薦「隱形占卜者」輝哥,或失明的黃金台,還有澳門的胡寶劍。

  可惜,輝哥志不在此,從來沒有正式執業;黃金台不幸病逝;胡寶劍遠在濠江,許久已沒探望。

  偶然想算命,問點客觀的意見,應該找誰?

  不止是讀者問,筆者也想訪尋,難在這回事沒有即食,需要長時間考驗與觀察。沒有十年八年的信任與證明,怎敢向讀者推薦?

  同事KS曾經介紹一位,在九龍市區主持一個乩壇,據說靈驗神奇,可惜住處邋遢,有老鼠味,後來還搬走了,下落不明。

  另有一位占卜者,同事光顧了四、五年,說是值得信賴。

  筆者專誠拜訪,辦事處設在港島一間廟宇裏,香火鼎盛,遊人不絕,向他虛心請教,即時問卦一支,盛惠一百五十元正。

  看得出他起卦很熟練,甚至連包裝也省略掉。老派的占卜者像家父、黃金台等,仍然會用龜殼,納入六枚銅錢搖動,原是文王卦的傳統格式。

  新派的較隨意,亦不忍殺生,許多時候以竹筒,或小盒子代替。

  這一位乾脆用手,像搖骰子般,連續六枚,爽快利落,解卦亦直接簡潔,一步到位,不會轉彎抹角。

  事完之後,介紹的同事問靈不靈?怎知道!起碼要等一段時間,讓事件進展發酵,屆時自知分曉,現在言之尚早。

  其用心,筆者是過來人,自然體會了解。他應是停留在「技術型」的層面,對事件的吉凶禍福,通常會說到重點,不過對稍為複雜的情況,則未必能恰當表達。

  愈是年紀大,愈是經驗豐富,像已故的黃金台,解卦反而會愈婉轉迂迴,其實是想令問卦者較易接受,甚至想籌謀出一個解決方法,可說是用心良苦。

  暫時一切尚待觀察,各路英雄還有好介紹嗎?歡迎指教。

www.winghongdon.com
(靈氣逼人 康子)

(轉貼 ) 地獄尋人得手

(轉貼 )  (星島日報報道)

  誰肯下地獄尋人?而且要找到,救拔出險,還要遠離餓鬼與畜牲道。

  唯一自稱成功的個案,是佛教的地藏菩薩。

  其經過,記錄於《地藏菩薩本願經》,印度古梵文所著,唐朝玄奘譯成中文。

  我們都知道佛教有多位菩薩,地位相當於西方基督教的大天使長,各有性格,因而各有職能,世人循自己的資質取向,各自追隨修行。

  像知名度最高、人氣最盛的是觀音,本性是「大悲」,具惻隱慈悲之心,可是並不肯下地獄。

  聰明智慧博學,莫過於文殊,稱「大智」,亦不會下地獄。

  還有普賢堅定毅進,稱「大行」,地獄卻沒有其足。

  只有地藏,竟肯行走於最低層、最悲苦、最黑暗的地獄道,故稱「大願」。其志向之宏大,並無止境,所以得到佛祖的推崇,可惜世人俱是仰慕高潔華美,誰肯做骯髒腌臢的清潔苦工?未必一定懂得欣賞。

  究竟這位地藏菩薩,好端端的,修行至超輪迴、脫生死的境界,為何還要重返人間不特止,還甘心下地獄救人?

  於是要看《地藏經》。此經的來歷甚奇,並不全是地藏第一身解說,而是由佛祖釋迦牟尼,在仞利天宮,為母親摩耶夫人說法,引來諸天菩薩、鬼神、天龍八部等齊集恭聽,並輪流發問。

  祂們聽甚麼?問甚麼?全是有關生死,以及因果報應,與地獄的一切資訊。

  佛代為解答,並介紹曾親身經歷過的聖者:登登登,正是地藏菩薩。

  即使在天宮之上,諸位菩薩天龍鬼神等等,對祂並不算熟悉,可是得佛(主席)的最高推介,不禁另眼相看,紛紛跪求發問,在一連串對答之中,於是逐漸浮現地獄的無間、無盡、無終始的恐怖相。

  地藏在成道之前,曾兩次以女人身(婆羅門女、光目女),下地獄救母,而且得成功,事非常哄動,超越其他菩薩的功業範圍,難怪得佛祖推崇。

www.winghongdon.com
(靈氣逼人 康子)

(轉貼 ) 出發往地獄裏去

(轉貼 )  (星島日報報道)
  真的有「地獄」這個所在嗎?

  分主觀與客觀兩種。主觀的是現世地獄,在我們每一個人的心中。

  當你失戀、失業、窮困、長期病患、身處戰區等等,飽受精神及肉體折磨,生不如死,經已是身處地獄。

  客觀的存在,主要是在宗教裏出現。

  我們常聽說,在生時做了壞事,死後會直墮地獄。

  真的嗎?西方的天主教與基督教,告訴我們真的有這回事:十三世紀的但丁寫《神曲》,說他三十五歲時,誤入黑森林,遇上三頭猛獸:母狼(貪婪)、獅子(野心)與豹(享樂)。

  他呼救時,古羅馬詩人維吉爾的靈魂出現,引領他往山下一條路徑,那處就是地獄的入口。

  可惜在地圖上,我們找不到但丁所說的地理位置,後人傾向相信,他是以文學及哲學的手法描寫地獄,並沒有真正的親身經歷。

  但丁死後約一百年,意大利畫家浦堤昔拉,按《神曲》的內容,畫成名作《地獄的地圖》。

  他所畫的地獄,呈漏斗形,即是一個倒三角,結構像一個迷宮,卻完全沒有地標的顯示。換句話說,這幅所謂「地圖」,並沒有指示方向與位置的作用,相信亦只是一個意象。

  中國道教傳說:四川酆都是「鬼城」,據稱是地獄入口。但是這個說法並不可靠,懷疑地名是混淆了道教神話中的羅酆山,當地並無靈,似是香港舊時虎豹別墅般的旅遊景點。

  至於佛教的地獄,存在現世以外的另一處空間,凡是做了極惡的壞事,死後直墮於此,甚至連輪迴的機會也沒有。

  要是有生者想出發往地獄,尋人、救人或探親,據《地藏經》記載,一定要具「威神」(他力)與「業力」(自力)。

 前者即是念佛力,經裏所述的兩名女子,甘冒奇險下地獄,動機俱是為營救母親,憑宗教力量接引,後來終獲成功。

www.winghongdon.com
(靈氣逼人 康子)

2013年9月19日 星期四

(轉貼 ) 尋找死去的人

(轉貼 )  (星島日報報道)

  這真是人類自古以來,皆渴望冀求的大題目。

  心愛的人離世了,我們仍癡心不息,看不開,放不下,形成巨大的創傷。

  除了感情上的牽引,亦有社會功能的需要。最常見是有人遭害死,究竟誰是兇手?或不明不白地失蹤,是生是死?永遠的懸案。假如找出當事人已離世,起碼解答了問題的一半。

  縱使死者已矣,又很多時候,一併帶走許多疑團。像曹雪芹,如果可以找上來一問:「喂喂喂,究竟《紅樓夢》的結局是怎樣?」,多好。或許,我們其實每一個人也怕麻煩,死了就可以乘機脫身,還要被生者時刻傳召?不如兩免。

  話雖如此,癡心的人始終不肯放手,遺憾在科學家在這方面,幾千年來竟無半點研究成果。直至二十一世紀,今時今日,要是你很懷念一位不在世的親友,最快彈出來的答案,竟然仍是那兩個字:「問米。」

  簡直令人尷尬,說得好聽一點是「靈媒」。去到這層面,科技全無貢獻,唯有通過宗教,追尋精神上的慰藉。

  而且不分古今中外,或貧富貴賤。唐玄宗思念縊死的楊貴妃,道士作法:「上窮碧落下黃泉,兩處茫茫皆不見。」

  約一千年後,清朝乾隆皇少年時害死一位妃子,朝思暮想,後來遇上與她容貌相似的和珅,認定是妃子的轉世,感性主導,仍然很不科學。

  近三百年過去,情況仍好不了多少。每觸及「尋找死者」的題目,中外聖賢束手。西方有但丁寫《神曲》,描述暢遊地獄、煉獄與天堂的歷程,寫於十三世紀,即是中國的元朝武帝年間。

  可惜我們俱知道,那並非寫實,而是一部結合宗教、哲學,與當時社會現象的文學作品。希臘曾有音樂家奧佩斯,走入地獄,尋找亡妻歐麗蒂凱的傳說,不過那是神話,現實裏從來沒有人成功過。

  佛教則有《地藏經》,記錄過婆羅門女,與光目女,母親生前作惡,死後在地獄受苦,她們前往營救的故事,即是後來七月盂蘭節的起源。

www.winghongdon.com
(靈氣逼人 康子)

(轉貼 ) 愛你一萬年

(轉貼 )  (星島日報報道)
  說是那麼說,但是真的實行起來,會不會太累?所謂「生死疲勞」,不停玩重播,其實相當之高風險。

  即使你夠癡心,怎知道對方能否信守?又即使你們兩個肯,身邊還有許多其他人,生生世世都是咁上下卡士,熟口熟面,想起來已夠厭倦。還有時代背景呢?不幸投生在戰亂時代,受那生離死別之苦,愛情不一定是甜蜜蜜。

  最危險的情況,是在多次輪迴之中,你怎能夠確保自己不造孽?對方又沒犯下嚴重過錯?每一趟都是投生為人?每一趟都有機會好彩遇上?

  縱使遇上,匆匆一生,不足一百年,又墮入輪迴的龐大機制,重複又重複,無超脫、無進境。

  其中一方,可能因緣際會,得機會投生為「天人」,享盡榮華富貴,另一方可能犯事,墮入「餓鬼」或「畜牲道」,兩人際遇之落差,可能非常巨大,雙方俱要承受撕裂的痛苦。   癡那麼久還不夠嗎?像過期的聖誕樹,依然要無了期地擺放下去?

  或看電影散場後,仍賴在戲院的座位,雷劈也不肯走。

  大家搓一場麻將牌很盡興,不過一局既終,還不是要洗牌再來過?難道你死守殘局,硬要其他幾位陪你?

  有句老話說得好:「天下無不散之筵席」,縱使賓主盡歡,時間到了就要散,拖拖拉拉,反而壞了席中的美好印象,癡心糾纏有害無益。不過,亦有些修行者,真的可以憑法術或道行,逃避輪迴機制,生生世世糾纏不休。

  筆者提及過有幾百年的例子。至於上一千年的那一位,是當代高僧夢參和尚所說,發生在美國萬佛城,對方原是一隻白狐,世代追隨,今世那一位已是修行的佛教徒居士,依然不捨,多次給他說法也不覺悟,癡起來無藥可救。

  去到這地步,當事人已視之為「冤孽」,有甚麼意思呢?當初或許有過很愉快的記憶,可惜沒有及時放手,繼續纏下去,反而變苦澀了。

www.winghongdon.com
(靈氣逼人 康子)

(轉貼 ) 若然走後要回頭

(轉貼 )  (星島日報報道)
 最好不要。
  正如畢業之後,應該把握機會向外闖。或離婚之後,關係告一段落,各奔前程。

  有那麼遠,去那麼遠;有那麼高,飛那麼高。別再糾纏牽扯,像未戒奶般,芝麻綠豆的小事也要找舊生會。

  可惜,人性始終不是「貪」,就是「癡」,總是怨歡娛短暫、嫌聚少離多,積習難改。去到臨終之時,依然是千頭萬緒,樣樣放不下。

  命終之後,輪迴往生之前,當「中陰身」的期間,自由來往,一念即至,這階段說不回家看望,實在說不通,亦甚少人可以做得到棄愛忘情。

  當真的回到去,因為肉身已壞死,只有虛無的亡靈,失去五識(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),沒法與生人溝通接觸。於是忿恨、迷惘、憤怒、困擾等等,顛倒妄想,竟耽誤了自己的輪迴大事業。

  要是回家之時,看到門庭一切依舊,到處都是自己生前喜愛的擺設,自然戀戀不忍離去,這是第一耽擱。

  再加上家人不捨,頻頻燒紙祭品給死者,處處提醒他世間的富貴榮華,難以割捨,這是第二耽擱。若然至親家眷,在七七四十九日後,依然傷心哀號,消極悲慟,亡靈在旁邊受觸動,癡癡守望,又成為第三耽擱。

  不幸家人為祭祀死者,雞殺鴨,或報復壞,只會增加亡靈之罪孽,令他在輪迴過程之中,受到牽扯而下沉,失去投生為人的機會,稍一不慎,有可能淪落至「鬼道」或「畜牲道」。若要避免一切惡念,希望輕裝上路,應以「戒、定、慧」,積極對抗「貪、嗔、癡」。

  別要等到臨終才起動,像減肥一樣,身體力行,從現在這一刻開始:吃少一點、貪少一點、發怒少一點,又癡心少一點,日積月累,輕巧靈活,起碼意識上不至於沉淪。

  縱使沒有宗教信仰,不要緊,也有益身心健康。在漫長人生路上,我們欣賞風景已足夠,何必癡心留戀?

www.winghongdon.com
(靈氣逼人 康子)

2013年9月17日 星期二

(轉貼 ) 落花紛飛情猶在

(轉貼 )  (星島日報報道)

 生死之間的距離,到底有多大?多闊?從來沒有人可以量度。

  只知道先走一步,再回頭是千難萬難。縱使生前情深義重,離世之後,勉力追尋,僅能抓到片言、隻字、燈影、搖紅,或只有一陣微風。

  各有各的緣份,欲去未去,似離未離,乍明乍滅,像美國讀者譚女士,提供了一個很浪漫的故事。

  她今年六十一歲,丈夫在五月初過身。夫妻恩愛,同甘共苦四十多年,好不容易養育子女成才,預備攜手安享人生晚境。怎料雁行折翼,丈夫先走一步,雖然喪事辦得妥貼周到,譚女士依然極捨不得,時刻未能忘情。

  丈夫去世後的第三天下午,她與兒子出外辦事回家,在門前剛停好車,看見隔壁的鄰居,站在門外招手。

  兒子下車過去打招呼,鄰居道:「你爹的事我們很難過,他是一個很好的人,你媽咪現在怎樣?她在哪裏?」

  兒子答:「媽咪還留在車上……」回身指向房車,當場愕住。原來灰濛濛的天空下,冷冰冰的車頂上,竟然撒滿紅艷艷的玫瑰花瓣,像是有心人布置的裝飾。

  但是究竟從何而來?房車停下不夠一分鐘,四周無人,泊在旁邊的車輛,頂蓋一律是光禿禿。他們大感奇怪,不禁前後左右地研究起來。

  譚女士將花瓣撿起,細心一數,共三十二片。沿來路走回去,隔幾幢房子外,門前有一株盛開的玫瑰花樹,不及人高,近街的那幾枝,花瓣全掉落,看那顏色,正是與車頂所見的完全一樣。

  應該是回家路上,風吹落花,灑滿車頂。奇在竟沒被氣流捲走,而且路過的汽車這麼多,為何偏落在他們頭上?

  兒子說:「這是爸爸送給你的,他以前不是最喜歡送玫瑰花給你嗎?」原來每年情人節,丈夫一定送她大束玫瑰,即使今年初病弱,仍然堅持出外買花,愛意從來未減。人去情猶在,離世後三日,或許可以做的,僅此而已。

www.winghongdon.com
(靈氣逼人 康子)

(轉貼 ) 若然走後要回頭

(轉貼 )  (星島日報報道)


最好不要。

  正如畢業之後,應該把握機會向外闖。或離婚之後,關係告一段落,各奔前程。  


  有那麼遠,去那麼遠;有那麼高,飛那麼高。別再糾纏牽扯,像未戒奶般,芝麻綠豆的小事也要找舊生會。

  可惜,人性始終不是「貪」,就是「癡」,總是怨歡娛短暫、嫌聚少離多,積習難改。去到臨終之時,依然是千頭萬緒,樣樣放不下。

  命終之後,輪迴往生之前,當「中陰身」的期間,自由來往,一念即至,這階段說不回家看望,實在說不通,亦甚少人可以做得到棄愛忘情。

  當真的回到去,因為肉身已壞死,只有虛無的亡靈,失去五識(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),沒法與生人溝通接觸。於是忿恨、迷惘、憤怒、困擾等等,顛倒妄想,竟耽誤了自己的輪迴大事業。

  要是回家之時,看到門庭一切依舊,到處都是自己生前喜愛的擺設,自然戀戀不忍離去,這是第一耽擱。

  再加上家人不捨,頻頻燒紙祭品給死者,處處提醒他世間的富貴榮華,難以割捨,這是第二耽擱。若然至親家眷,在七七四十九日後,依然傷心哀號,消極悲慟,亡靈在旁邊受觸動,癡癡守望,又成為第三耽擱。

  不幸家人為祭祀死者,雞殺鴨,或報復壞,只會增加亡靈之罪孽,令他在輪迴過程之中,受到牽扯而下沉,失去投生為人的機會,稍一不慎,有可能淪落至「鬼道」或「畜牲道」。若要避免一切惡念,希望輕裝上路,應以「戒、定、慧」,積極對抗「貪、嗔、癡」。

  別要等到臨終才起動,像減肥一樣,身體力行,從現在這一刻開始:吃少一點、貪少一點、發怒少一點,又癡心少一點,日積月累,輕巧靈活,起碼意識上不至於沉淪。

  縱使沒有宗教信仰,不要緊,也有益身心健康。在漫長人生路上,我們欣賞風景已足夠,何必癡心留戀?


www.winghongdon.com
(靈氣逼人 康子)

(轉貼 ) 敢說「不行」的人

(轉貼 )  (星島日報報道)

說︰「行」,比較容易,一定受人歡迎。說︰「不行」,比較困難,因為一定乞人憎,需要更大的勇氣,以及更長的時間去證明。去到承認自己「不行」,坦然面對,則更是難上加難。

  像朋友認識的一個家族,四十多年來,一直有一個美麗的傳說。源自上世紀六十年代,當時的香港,仍然是父權至上。家族的龍頭,是一個嚴厲專制的父親,生有六名子女,個個聰明俊秀,學業有成,出來做事俱獨當一面。

  唯獨是幼子六弟,特別頑皮,無心向學,經常與父親抬槓,家裏是隔日一小吵、三日一大吵,父子竟如仇敵。

  及至十七歲那一年,他忽發奇想,很渴望很渴望往英國唸書升學。

  家人當然贊成,偏偏嚴父潑冷水︰「不行,在香港唸書不成,往英國只會更不堪,徒浪費金錢。」六弟今次不敢駁嘴,苦苦哀求,加上家人一起說情,嚴父終於肯稍作讓步︰「考得上的話,我擔保負責所有費用。」從此,六弟果然發憤讀書,如有神助,竟順利考得資格試,並有英國大學肯取錄。

  這一趟,真是吐氣揚眉,全家歡喜,怎料嚴父忽然反悔,拒絕先前承諾的資助。 當晚,氣得六弟離家出走,從此再沒有回來。這個傳說之所以「美麗」,是因為自此以後,他歷盡艱辛,竟然給他白手興家,闖出一番大事業,成為著名的實業家。

  四十多年後,朋友向傳說中的主角求證,面對眼前已白髮蒼蒼、精明幹練的六弟,以為他會埋怨嚴父,惋惜少年時幾乎伸手可及的留學機會。世事往往出人意表。六弟居然說︰「不行的是我,父親當年說得對,以我的唸書成績,去到英國一定追不上,學壞就有份……」

  咦?傳說原來是誤會,六弟其實沒考上,離家出走是貪玩,與父親的責備無關,後來創業則是為生計,其他人眼中的「美麗」,是經過加工的浪漫。不過這幾十年的苦幹,令到六弟有信心承認︰「不行」,也是一項難得的成就。

www.winghongdon.com
(靈氣逼人 康子)

2013年9月13日 星期五

(轉貼 ) 當師傅說你不行

(轉貼 )  (星島日報報道)

 這是一個難堪的事實,可是我們每一個人,都有機會面對。

  當有一天,師傅、導師或父母親跟你說:「不行的,你資質有限,放棄吧!」試問,你會怎樣反應?或,應該怎樣反應?

  先前,筆者寫《蜀山劍俠傳》的熊曼娘,她選擇抗爭。不服氣的結果,非常慘烈,害死丈夫及兒子,最後一無所有,原是作者還珠樓主的一段精警寓言。

  後來,將曼娘的處境,問老實朋友,他卻另有一番見解:「我當然信師傅。既然做得我師傅,一定本領高強,他說的總是為我好,不爭就不爭,平凡過活也可以很幸福啊!」

  這是一個善良、知足的個性反映,可惜不是每一個人也做得到。

  同樣遇到這情況,是上一個世紀的大明星,柯德莉夏萍(《金枝玉葉》、《珠光寶氣》、《窈窕淑女》)。

  原來她最最最想做的,不是電影演員,而是芭蕾舞蹈家。

  可惜十九歲時,當她學成滿師,導師說她受身高及戰時營養不良的影響,技藝雖然一流,將來卻不可能成大器。

  夏萍當然很傷心,但是她選擇聽從師傅的勸告,從此放棄了舞蹈,專攻電影,後來成為一代巨星。

  所學的亦沒有白費,一九五七年拍《甜姐兒》,與「舞王」法德烈雅士提的一場黑衣現代舞,親自上陣,被譽為經典,亦是她一生最滿意的演出。

  還有英國作家毛姆,寫自傳式的《人性的枷鎖》,主角少年時流浪巴黎,醉心繪畫,自我感覺良好。直至遇上尖酸刻薄、眼界極高的畫評人,對他說出真誠意見,終於畫家夢醒,返回倫敦老實行醫。

  我們是否應該信?還是要不顧一切的爭取?各有各的說法,亦各有成功與失敗的例子。筆者會建議自設期限:真的很想試的話,不妨給自己一段時期,大膽去到盡,但是失敗了就要趕快回頭,時間不會等任何人,逾期失救。

www.winghongdon.com
(靈氣逼人 康子)

2013年9月12日 星期四

(轉貼 ) 給憤怒一個期限

(轉貼 )  (星島日報報道)  如果你真的很生氣、很生氣,發泄出來吧。

  我們始終都是人,個性充滿缺點:貪、嗔(憤怒)、癡、慢(驕傲、怠慢)、疑等等,俱是與生俱來的劣根。

  硬是壓抑下去,怕成鬱結,長期會變成情緒病。更可怕的,是強加扭曲,表面上若無其事,其實嚴重內傷,變成自己也不認識的怪物。

  正確的宣泄方法,是學習表達。原來許多人的不滿、不平、不忿,只是感覺,來得太快了,大腦的反應追不上,有口難言,於是變成憤怒。

  最常見的,是給人冤枉(「食死貓」)。要是你年紀夠大、資歷夠老、反應夠辣的話,怕甚麼?即時啟動全身防機制,沉應戰,招來招往,對方先撩者賤,殺他一個片甲不留。

  還要吵?乾脆修理他全家。不過這是下策,勞民傷財,花時間氣力,只為了一個來搞事的討厭人?不值。

  較好的方法,是先要保持冷靜,分析形勢,然後以理性思維,很有系統地表達你的不滿。此法雖然文明,但是容易變成糾纏,很多時候,你講理對方不講理,你冷靜對方不冷靜,秀才遇兵,好佬遇潑婦,潑婦遇癲佬,隨時可以鬧到不可收拾。

  所以更好應對方法,是不管外界的侵擾怎樣厲害,反諸於內,自我調節,給憤怒一個期限。

  《聖經》有一句很有營養:「不可含怒到日落。」(《以弗所書》四章二十六節)。  

 即使你不是教徒,這一句也很好用。每日多少事惹人生氣?要是你每一宗、每一件,也認真放大去審判,早已怒火焚身,體內過熱而死。

  我們求的是生存,死去就甚麼也不可為。既要保存自己,不如大而化之,自訂期限,每天以日落為界,天黑,收工,白天一切當粉筆字抹去,令自己平靜、安樂,好好睡一覺香甜。翌日醒來,開開心心,從新開始,忘掉舊恨,撇除積怨,每天做一個新鮮人。

www.winghongdon.com
(靈氣逼人 康子)

2013年9月11日 星期三

(轉貼 ) 我嬲.等於我輸了

(轉貼 )  (星島日報報道)  

許多人以為:我未發火,你都未知驚。又以為:激起我把火,燒死晒你!

  於是用「憤怒」作為解決問題的答案,誤以為只要大發脾氣,眾人自然會降服,還不乖乖聽話?   

這是暴君的手段。也是唬嚇小朋友的手段。但是當遇上高手,尤其是現今資訊發達,民智已開,成年人怎會畏懼另一個成年人?   

而且你試過發脾氣沒有?下次記得照鏡子,或找人拍照記錄:必定睜眉凸眼,面容扭曲,髮型因過度激動而走樣,不幸動作幅度過大,說不定還衣衫不整,飛呔走鈕,極之樣衰。

  現代人又時興動輒拍照、拍片,再擺上YouTube,從此千秋萬世,公眾只記得你這幅尊容,才真是水洗都唔清。

  最慘烈的例子,是上世紀有位證券界元老,因停市關係,被記者 撩起把火,豎起一陽指罵人,被拍下刊登在報章頭版,還發給世界通訊,在全球刊登。

  歷史就凝住在這一秒。過往,不管這位叔叔豐功偉績,幾十年來的人品多優秀、舉止多高雅、心地多善良,統統一筆勾消。

  當時他的怒容,永遠被標籤化,終其一生,如影隨形,將來出訃聞之時,恐怕旁邊還有段小資料圖文並茂。

  所以佛家說「嗔」念之可怕,真是「火燒功德林」,你的怒火燒向別人之時,亦同時焚燒自己,不會有好結果。

  而且別以為這樣做很有型、很威風。剛相反,發怒代表你失控,即是說:「我輸了,我沒有辦法!」

  像小孩子激怒父母,令他們大發脾氣,其實潛台詞是沒奈何,無計可施。   當我不懂表達、不懂應對,完全不知道應怎樣做之時,唯有發怒遮醜,小孩子於是得逞。

  成年人則會看不起你:失去自制力的人,同時亦失去別人的尊重,而且暴露出自己的弱點。啊,原來這樣做會激怒你?不妨搞多兩下。

  為己為人,請控制自己的脾氣,譬如說:自設時限。

www.winghongdon.com
(靈氣逼人 康子)

2013年9月10日 星期二

(轉貼 ) 憤怒是惡性傳染病

(轉貼 )  (星島日報報道)

假如「憤怒」是一隻鳥,牠一定會散播最惡毒的禽流感。而且屬急性,怒火一燒,足可以燎原。

  最常見是躁漢老竇打仔,一巴掌摑過去,小朋友哇哇大哭,同時嗔念即起,不忿、不服、不甘心,仇恨從此種下。將來有機會的話,他會欺負弟妹,要是家中無人,會欺負同學,要是連欺負同學也不能,唯有欺負沒反抗力的小狗小貓,或待老竇年邁時報復……   

 總要找一處發泄。俱是可憐人,受憤怒所感染,串連起來,就是怒火街頭。    

佛家說人性「三毒」:貪、嗔、癡,憤怒就是排第二的「嗔」。常說此念一起,「火燒功德林」:即是將畢生的功德修為,可以在一剎那間報銷。    

憤怒的確具這種滅性能量,爆發時痛快,爆發後閉翳,滿目瘡痍,前功盡棄,一切不可以再回復了。    

唯有以「戒、定、慧」對抗。專門對付「嗔」念的,只有「定」,不動如山,當怒火中燒之時,千萬別說話、別動手,如果沒本事化解,修養未夠的話,不如即刻一走了之。    

修行過程之中,有所謂「六波羅蜜」,簡稱「六度」:布施、持戒、忍辱、精進、禪定、智慧。    

當中的「忍辱」,特別是要降服嗔念,人家打你、罵你、辱你,能否忍受?並非軟弱不抵抗,而是在怒火爆發的邊緣,學習保持冷靜,然後有效率的解決問題,這才是修行之目的。

   說時容易做時難,當我們被激怒時,一定會即刻作出反應:或出口罵人,或出手打人,一律是錯。錯在沒有解決問題,又由於作出了反應,因此產生更多的問題,時間與精神就此被消耗掉,所以說:憤怒是惡性傳染病。    

我們隨時隨刻受到考驗。像看新聞,壞人挖掉小孩的眼珠。    

又像獨裁者對人民使用化學武器。   

或政府施政不仁、無能,還死撐自我感覺良好。    

簡直令人火冒三丈。但,且慢,只是憤怒,於事無補,一定要找出解決辦法,發脾氣代表你沒有辦法。

www.winghongdon.com
(靈氣逼人 康子)

2013年9月9日 星期一

(轉貼 ) 憤怒是不良動力

(轉貼 )  (星島日報報道) 曾經以為是。人類的七情六欲之中,不是以「憤怒」為最強大,足以滅一切?

  還記得蔡瀾曾勸告:「不要發脾氣呀。」    

當時年輕,還駁嘴:「有脾氣才好,證明夠生命力!」最憎那些搓圓扁、態度曖昧的活死人,做事時遇上,見一個殺一個,見兩個殺一雙。    

蔡生聞言微笑。他是過來人,明知說甚麼也沒用,唯有待時間去證明。    

十多二十年過去,終於要承認:真的,最好不要發脾氣。    

佛家說人性「三毒」:貪、嗔、癡,常困擾我們。    

筆者多寫「貪」與「癡」,似乎忽略了「嗔」,其禍害,其實也極之嚴重。   

 當嗔念一起,大發脾氣,廣東人說「火遮眼」,或「火燒心」,極之傳神:有眼,也看不見;有心,也用不到,渾身散發滅能量。   

 這一刻的能量,不錯是超乎尋常,極之強大,要是用於正途,像自、救人等,還勉強可以。   

 不幸迷失理智,用來殺人、放火、搶劫,或使用暴力等等,則一錯難返。   

 怒火之可怕,正在於此。不限於動手動腳,即使是盛怒之時,衝口而出的一句話,已足夠令你萬劫不復。   

 像教師扯火,當眾說粗話。   

 或談判桌上,一方代表憤怒失言。   

 更常見在小家庭,孩子頂撞父母,或父母的話說「重」了些,即刻爆發家暴。   

 亦由於怒火狂燒,當時,我們不能作出正確判斷。能量愈大,滅力愈大,後來的修補工程亦更巨大。   

 對方激怒我們當然不對,必定有其動機。要是我們不能剋制,一開錯口,或一動錯手,此恨難返,受害的又是自己。 

像癡女怒斬負心郎,竟有氣力劈出一百幾十刀,對方死到無可再死,但是結果呢?跟住跳樓自殺,喂,誰來收拾這殘局?

www.winghongdon.com
(靈氣逼人 康子)

(轉貼 ) 越級挑戰的悲歎

(轉貼 )  (星島日報報道) 先前寫《蜀山劍俠傳》熊曼娘的故事,有好些讀者來問,為此追加一段。

  作者還珠樓主,原是四川長壽縣人,他寫同是四川出身的「岷山三女」,必然有親切感。可是三女之中,後來修煉成仙、得道飛升的勝利者,應是師姐羅紫煙,以及師妹蕭十九妹。對於她倆,還珠竟然墨不多,反而以相當長的篇幅,去述排中間的失敗者熊曼娘。

   當初筆者讀此段之時,年紀尚輕,只覺得曼娘討厭:死蠢、高攀、不自量力、陀衰家、累死老公及兒子……等等。    

但是現今重看,對人生的經歷較多了解,將小說與現實對照,反而感到不勝欷歔,體驗到還珠筆下不忍之意。    

書中的年輕人學劍修道,可以視為一個寓言。放在現實裏頭,家中有三姊妹,假如姊姊升大學,妹妹升大學,你對中間的女兒說:「別妄想了,你資質不夠,不宜高攀,中學畢業嫁人算呢,做個幸福師奶應滿足。」    

試問要是你,服不服氣?    

另一個譬喻是買樓:姊姊住半山,妹妹住南區,一律是豪宅。中間這位你一生無望,有公屋你住好開心了,就這樣快快樂樂的生活下去吧!    

設身處地,假如你是熊曼娘,又能否順應命運,乖乖聽師傅的話?    

其實書中的因空師太,已盡力幫助,預早留下三個錦囊,可惜曼娘仍是受性格所累,往後每一步也走錯。到最後,自知成道無望,卻仍抱僥倖之想,往鼎湖山窺探,只見仙魔大戰,自己那一點本事望塵莫及,才終於死心。    

卻被妖女「神手比丘」魏楓娘發現追殺,曼娘的丈夫護妻心切,被害而死。他們的兒子魏荃為報仇,匿名拜在魏楓娘門下,她的眾徒弟原是兼充男寵,愛魏荃生得精壯,強逼成姦,帶在身邊相當親近。卻被另一老妖烈火祖師識破,先斬去魏荃雙足,再嚴刑拷問。年輕人沉不住氣,破口大罵道出真相,結果事敗慘死,一無所獲。有讀者問日前「先姦後殺」的詳情,就此節錄相告。

www.winghongdon.com
(靈氣逼人 康子)

2013年9月6日 星期五

(轉貼 ) 愛你.怕你.求你

(轉貼 ) (星島日報報道) 「我最靚仔」的報應,是謀殺了真相,從此錯誤判斷形勢。

  盛品儒相信亞視需要他、觀眾需要他、香港人需要他,是因為只揀聽的來聽。其他的負面批評,哪管已高達民意的九成九,依然拒絕接收,堅持自我感覺非常良好。   

梁振英的情況亦一樣,你們罵我,只因為存有偏見;你們告發我,應該要道歉謝罪;你們不喜歡我,是你們的錯。    

去到這地步,還有甚麼可說?他晚上一定睡得好,他走出來一定氣定神閒,他的思想一定沒有錯,他的偉大領導一定令香港人活得更好。    

所以說他是《慕容復如在眼前》(二○一二年十一月六日),無敵。    

如果,當年齊國大夫鄒忌,真的相信了大婆、二奶及客人的讚賞:「其實真係我最靚仔!」後來不會有大事業,故事也不會流傳了超過二千年。    

我們的美貌,縱使保養得更好,可以流傳多久?但是鄒忌苦苦思索,終於覺悟,身邊眾人讚他,是因為妻子愛他、二奶怕他,而客人有求於他。    

他相信自己的判斷:徐公子比他俊美,其他人扭曲這事實,只因為各有動機與企圖。    

後來,鄒忌上朝,將此事稟告大老細齊宣威王,點醒他:宮眷愛你,群臣怕你,老百姓有求於你,於是表面上天下太平,真正的民意卻無從得知。    

事件之最終目的,其實是勸王納諫。齊宣威王果然聽從,廣開言路,重金徵求時事評論,從此各路進言者絡繹不絕,正是成語「門庭若市」之由來。    

這是自省、客觀、務實的結果。要是鄒忌真的相信他最靚仔,齊宣威王又覺得自己最威,其他國家不會肯來朝拜,史家稱為「戰勝於朝廷」。    

但是一個人怎能夠做到這地步?這要看天生的性格,有些人的自我意識過度膨脹,那個「我」字大到鋪天蓋地,至此,主觀太強,萬事俱休,我們說甚麼也沒有用了。

www.winghongdon.com
(靈氣逼人 康子)

2013年9月5日 星期四

(轉貼 ) 其實真係我最靚仔

轉貼 (星島日報報道) 看盛品儒,慷慨激昂,感動落淚,與台前幕後依依哭別。又看梁振英,笑臉迎人,從容自若,完全是《天龍八部》的慕容復,穿越時空,活現眼前。

  為甚麼他們與現實之間的落差,可以巨大到如此地步?不是說現代資訊發達,促進人與人之間的溝通?    

不是說民智已開,民意調查的數據愈先進準確?但是為甚麼當事人,仍然可以若無其事、無動於衷?還要自我感覺極之良好,還差一些說出口:「你班仔搞乜?」    

於是想起一個很古老、很古老的故事,出於《戰國策》,發生在中國最激烈動盪的時代。   

齊國有位名鄒忌的大夫,天生靚仔,極重修飾,每天早上,一定要高規格梳洗裝身,才肯出門見人,完全是風度翩翩的絕代美男子。他除了花很多時間扮靚,還要分心去打聽、觀察、搜索,同時代有誰比他更俊美?    

終於給他找到了:城北的徐公子,亦是以靚仔聞名,鄒忌專誠拜訪,當面比較,咦!這位哥哥,真的比我更靚仔。    

可是心裏始終有點不服氣,真的嗎?是我眼花,一時看錯,抑或是那天對方的狀態特別好?   

於是問妻子:「比起徐公子,我倆誰比較靚仔?」    

鄒太眉毛也不皺一下:「梗係老公靚仔,天下第一美男。」    

他問二奶,她半秒也不猶豫:「仲使問?當今宇宙最強。」    

會不會是她們少見靚仔呢?剛巧有客人登門拜訪,他順道做市場調查,怎料客人真情激動:「你知我份人最直,都唔識講大話,全中國都知阿忌哥你靚仔,世界上有華人的地方,都知道『鄒忌』等於『靚仔』,哼,徐公子怎能比!」    

這個故事,去到這裏應該完了,從此鄒忌相信:「其實真係我最靚仔」。正如盛品儒相信他做好了亞視,梁振英又相信他管治好香港(間中還不惜紆尊降貴,微服出巡)。    

幸好,鄒忌還有半分清醒,苦苦思索之下,終於悟出一個很重要的道理。

www.winghongdon.com
(靈氣逼人 康子)

2013年9月3日 星期二

(轉貼 ) 主觀意願.謀殺真相

轉貼 (星島日報報道) 我們自幼不斷學習、實踐、進步……

        發展到某個階段,逐漸成熟,開始有自己的一套。要是吃得開,這一套會不斷重複,自我感覺非常良好。於是形成「主觀」,不再聽、不再看、停止學習,像戴上有色眼鏡,以後接觸世界,只憑自己預設的主觀意願。從此拒絕接受客觀現實,在他們的面前,真相早已被謀殺掉。愈是聰明,愈是成功;主觀愈強,愈是不能適應改變。終於,他們會受到最可怕的懲罰:「錯誤判斷形勢」。從薄熙來被捕、蔣介石敗走台灣、拿破崙在滑鐵盧戰役覆滅,以至我們的日常生活,處處皆受此苦。

        像小家庭,每次孩子吵鬧,父母總是罵平時較頑皮的一個。或像辦公室,每次失竊,經常是外表最寒酸、行徑最孤僻的同事惹疑,未審先判。筆者經歷過最荒謬的一次:兩位同事與名人餐,閒話幾句,後來對內容的回憶,竟然是完全相反。為甚麼有這樣嚴重的分別?並非名人說話含糊,故意誤導,亦並非同事的聽覺有毛病。而是其中一位,主觀意願太強烈,對名人所屬的集團,早有成見,於是不管對方說甚麼,一律用既定的鐵帽子扣上。


這是很悲哀的一回事,很明顯他存有偏見,停止接收新訊息,往後愈踩愈深,將來在重要關頭,他會作出錯到離譜的決定。可是更悲哀的,是縱使筆者知悉前因後果,亦只能保持沉默。我們可以怎樣做?揭發他?找另一位同事對質?由名人出面澄清?不,統統不會,為甚麼要開罪他?令他不快,將來會招致報復。於是這位同事一直昧於真相,繼續向其他人繪聲繪影地,述與名人會面的主觀版本。究竟我們怎能夠保持清醒?需要一生的警惕自省。


www.winghongdon.com
(靈氣逼人 康子)

(轉貼) 一早叫你唔好



 轉貼 (星島日報報道)  薄熙來在審訊後期,自知大勢已去,歎一句:「在劫難逃」,不勝欷歔之至。其實早知今日,何必當初?但是縱使預先知道,以其強悍好勝,一定會依然犯險。結局又是「在劫難逃」,可見性格決定命運,除非你肯改變性格。
  
 
        但是有誰甘心呢?先前說《蜀山劍俠傳》,還珠樓主就寫了這樣的一個悲劇人物:熊曼娘。原是明末四川岷山天女廟,七指龍母因空師太的門下,她排名第二,師姐是後來的衡山金姥姥羅紫煙,師妹是步虛仙子蕭十九妹,合稱「岷山三女」。
 
  入門初期,曼娘用功最為勤苦,資質亦上乘,可是再過幾年,師太預知大限將至,臨終之前,分別贈道書給紫煙與十九妹,唯獨是曼娘,竟然一無所有。
 
  她哀哀哭求,怨師傅偏心,於是因空說出原委:「你孽緣未斷,強行修煉,有害無益,以你所學的道法及武功,已足以縱橫江湖,在人間無敵手。從此嫁夫生子,白頭到老,豈不甚好?」
 
  可惜曼娘不聽,一來好高騖遠,二來抱萬一僥倖之想:或許上天庇佑,我有萬分之一的機會呢?從此一步一步,向悲慘的命運進發。
 
  途中,愛她的人(藏靈子)出現,娶她的人(魏達)又出現,幾番恩愛,意軟心癡,後來還生下兒子魏荃。事到如今,試問還怎修行?怎煉仙?師傅不是已說過:「一早叫你唔好!」
 
  其實她有一身本領,又有幸福家庭,但是始終不能放下。後來拖丈夫,上鼎湖山盜天書,惹來強敵,連累丈夫被妖女殺害,兒子長大為父報仇,佯拜妖女門下,更慘被先姦後殺。
 
  故事寫到曼娘漸老,行年已過五十,仍然不惜冒險,越級挑戰,指望可躋身仙界,那種貪、那種癡,實在令人感歎。作者多數寫勝利者的故事,可是還珠對熊曼娘,卻極其用心,甚至有慈悲之意。我們看此女,不是不好,只可惜「錯誤判斷形勢」,問題是:怎樣才能作出正確判斷?

 
(靈氣逼人 康子)

2013年9月2日 星期一

(轉貼) 錯判形勢者的故事

轉貼 (星島日報報道) 看薄熙來、谷開來、王立軍,與伍海德的下場。還有王征、盛品儒。
現任的特區政府統治班子。    

諸如此類。他們不是不聰明,不是不能幹,也不是沒有機會。    

但是為何落得這樣狼狽?燈火下樓台,說「失敗」似是不公,評「不自量力」略嫌刻薄。   較客觀的說法,應是:「錯誤判斷形勢」。    

不幸看錯了、押錯注,儘管你有百萬雄獅、千億資金,結果都是被形勢牽走,最後一切化為烏有。    

說起來不可思議,亦難以置信,只因為大家不喜歡看失敗者的故事,而歷史,一向是由勝利者撰寫,誰會關心誰誰誰的錯誤判斷?    

於是想起還珠樓主《蜀山劍俠傳》中,熊曼娘的故事。    

早在金庸、古龍、梁羽生等出現之時,出身四川的還珠樓主,憑奇幻式的神怪武俠小說,紅遍三、四十年代的上海。    

當時,應是中國近代最繁華的時代吧?在那個禍福交替、神魔亂舞的複雜環境,還珠回憶他少年時期,「三上峨嵋、七登青城」的放浪日子,寫成氣魄宏大、華麗燦爛的幾部大型連載小說。    

現時回看,他的武俠世界,像間巨大陰森、古舊又亂七八糟的古董店,有心人必定要耐性消磨,才會尋出寶物。    

《蜀山》描述一批青年男女,各自修道的傳奇故事,當中有許多成功,但有更多的是失敗,甚至是身殉全滅。    

眾主角像李英、余英男、諸葛警我、齊霞兒等,俱是得道飛昇。可是還珠另有特長篇幅,很用心地寫一位女子,學劍修道,一心向好,後來卻一敗塗地的經過。    

她在第五集,第九十一回出現,由其孫兒魏青倒,原名熊曼娘,外號「賽飛」,是明朝末年,四川有名的女俠,「岷山三女」之一,排行第二,本來是很有潛質的年輕人。

(靈氣逼人 康子)

(轉貼) 餘情猶在.灰仍未冷

(轉貼) (星島日報報道) 讀者維珍妮亞來信,問寵物兔子病終,火化之後,其骨灰的處理方法。

這也是許多朋友關注的問題,除了寵物之外,還有親屬的骨灰、遺物等等,是否應存放在家裏,以作紀念?   

首先想要說的,是「紀念」這回事,應常在心中,不拘形式,莫失莫忘,自己知道經已足夠。至於任何骨灰、遺骸等物,一定不適宜存放在家宅。   

不論對方生前,與我們是怎樣親密,離世之後,軀殼開始會腐朽,細菌滋生,牽涉到生問題。更重要的,是此生既了,你希望其亡靈仍陪伴身邊,苟延殘喘,死掉仍癡念不肯放手?   

抑或讓對方及早投生,轉換一個新鮮的形體,趕得及與你有緣再聚?   

縱使有些朋友癡心,堅持與骨灰同住,甚至共寢,始終是陰陽相隔。像這些亡歿物品,本質屬陰,散發負面能量,對於生人始終造成侵擾,輕則運滯,重則生病。   

在逝世初期,彼此間中仍有感應。   

像筆者的忠厚朋友,約三年前死了頭寵物犬,傷心到不得了,將遺體火化之後,骨灰帶返家中,設下靈位,還擺放了小狗的生前照片。每當他思念小狗,朋友就抱起骨灰甕,像抱生前的牠,坐在沙發上,好好的大哭一場。   

可能是朋友思念太過,觸動小狗的亡靈,他記得很清楚,當時所抱的骨灰甕,仍然是暖呼呼的,像是感受到牠傳來的體溫。   

終於有一晚,朋友夢見小狗投生,找到新主人,感到前所未有的平安喜悅,終於放心了。   往後,他觸摸的骨灰甕,卻從此變得冰涼,不久他們搬屋,雖然仍帶那個甕,可是感覺上很疏離,相信小狗夢中告別後,應該已投向全新的生命輪迴。   

始終要放下。此所以有墳墓、祠堂或廟宇的靈位,那些才是亡靈的居所,各有所依。至於在家,留一張照片已足夠,別存放太多遺物,否則,等於向亡靈或其他孤魂野鬼,發放錯誤訊息,以為你歡迎與他們共住,易招惹災禍,後果不堪設想。

(靈氣逼人 康子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