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4年11月28日 星期五

(轉貼) 向放題說「不」

(轉貼 (星島日報報道) 


  當「放題」意識日漸流行,從肆意大吃大喝,擴散至現代人的其他生活層面之時,終於有人敢說「不」。
  先別藐她跟不上潮流,她正是最強潮人。

  又別踩她老餅,正牌八十後,生於「一九八九」。

  更別罵她不懂做生意,她收錢照樣人氣大盛。

  噓,潮流終於開始轉變。她就是即將來香港演唱的流行歌手泰勒斯威夫特(Taylor Swift)。

  未必每一位讀者也認識她,不要緊。最重要的,是今年二十五歲的她,做了一件很勇敢的事:收錢。

  自從互聯網興起,人類開始習慣了免費。知識免費、資訊免費、影像免費,連音樂也免費。而且免得合理化、免得強權化。

  有很長的一段時期,假如你堅持收錢,會被視為老餅、異端、落後、不緊貼時代,Out!

  簡直已成為一種逼害。尤其是,成為一批恐懼老化、恐懼跟不上科技、恐懼落後於時代的話事人,喪失理性,盲目扭曲價值觀,比年輕人更落力鼓吹放題。

  真是世上最荒謬的歪理:為甚麼有人仍肯付錢買的時候,竟然急不及待地,將商品降為免費?

  這個僵局,終於由一個年輕的女子打破,後果大家拭目以待。

  今年十月,她推出第五張大碟《一九八九》。慣常地,歌手都會將作品放上音樂網站如Spotify,讓歌迷放題欣賞,沒有人敢不這樣做。但是今次,泰勒說:「不」,拒絕大放送,各位要聽歌?付錢吧。

  她的歌迷全是年輕人,結果全部乖乖付錢。這張新大碟,首星期賣出一百萬張,其暢銷速度,創過去十二年來新紀錄。
  為甚麼泰勒堅持收錢?「出於對創作、對音樂的尊重。」是,很久沒有人再提「尊重」這兩個字,今次是長期麻木以來,極難得的覺醒。希望以後陸續有來。



hongchi.hk@gmail.com
(靈氣逼人 康子) 

2014年11月27日 星期四

(轉貼) 從自助餐到放題人類

(轉貼 (星島日報報道) 


  看我們的餐牌,反映到整個社會風氣。
  以前境況艱難,上餐廳吃「大餐」,是很了不起的大事。

  逐漸,發展到自助餐。還記得初成長的小B小朋友問:「真的?可以上前自由選擇?」

  再過一些年,輪到「放題」登場。

  那是完全的放任,連選擇也不必要了,任吃,任喝,無限制享樂,無節制低消費。

  去到這地步,大家已不講究質素,最緊要「平」,最緊要「抵」。沒有人再介意你Cheap,只擔心蝕底。

  這是社會富庶之後,開始走下坡的先兆,逐漸搵錢艱難。好景之時,大家不介意付出高代價,去換取一點品質提升。

  現在調轉過來,大家不介意品質檔次低一點,寧願你平價些賣給我。

  當然,最理想是又平又靚,可是這個沒可能,除非來貨是假冒、走私或賊贓。

  放在飲食的範圍,即是放題。源自日本,以往是逢星期五或周末晚上,然後擴散至每一晚、每一天,甚至一打開門做生意,即標榜「放題」。

  當這個飲食模式成為習慣,伸延至其他消費層面:音樂放題、時裝放題、網購放題、旅遊放題……

  放任慣了,稍有一些限制,即表示不習慣,乜都要平,乜都要減,乜都要有贈品。

  完全是過分嬌縱。逐漸,放題心態存在男女關係、家庭關係,甚至出來做事,對上司、對僱主、對政府,以至對其他三唔識七的國家,也有這些無限制的要求。

  要是對方一有管束,即大哭大叫、大吵大鬧,簡直是「撒野」。

  可是這種心態,已普遍存在於香港。有些年輕人甚至連守信用也費事,因為對他們來說,信諾是約束,即是不夠放題、不夠過癮,試問你怎樣管治?
  幸好,物極必反,是時候向放題說「不」了。

hongchi.hk@gmail.com
(靈氣逼人 康子) 

2014年11月26日 星期三

(轉貼) 無償一代男女

(轉貼 (星島日報報道) 


  回頭看,每一個時代的成功與光榮,必定要當代所有人的無償付出,與無私奉獻。
  擺到明是搵笨,擺到明是剝削,亦擺到明是犧牲。

  是是是,他們完全知道,完全明白,完全了解。

  但完全心甘情願,並不介意用所有血與汗,去換取一點點希望。

  男人如是,女人如是,整個家庭、整家公司,甚至整個社會也這樣動員起來,於是創造一個偉大的時代。

  像戰後,從廢墟中建立的德國與日本。上世紀六、七十年代的香港、台灣,與新加坡。

  八十年代的南韓,拼命爭取民主,政府資助研發科技、動畫、電影,建立電子財經交易平台。

  起碼有整整一代人,咬緊牙關、拼盡死勁、不計較、不動搖,長期努力不懈,才有以上的成果。

  當中也有風險。要是領導者愚蠢、貪腐、邪惡,兼獨裁,則所有犧牲,統統付諸流水。

  常聽見上一代的香港人說:「我們吃苦不要緊,他們下一代好就行了。」

  那些叔叔嬸嬸、哥哥姐姐,一律都是這樣講,而且真的這樣做。

  甚至是家父,四歲失明,少年拜師占卜,都是這樣自食其力,不呻、不怨,從不花時間爭取權益,或向任何人申請援助。

  或許,他們曾經想過。可是大環境都是這樣捱、這樣苦,你向誰求去?不如順着肩膊找幫手:自食其力,自己靠自己。

  以現今的標準去衡量,他們是被犧牲掉,無償一代男女:沒有最低工資,沒有福利保障,沒有退休金,沒有年度大假,唯一慶幸,是晚年仍趕得及享受醫療。

  但是很奇怪,他們普遍都很快樂,離去時,仍然充滿尊嚴,自我感覺充實而良好。
  勝過現在不停外遊、不停消費、不停換樓,然後不停抱怨的時髦男女。真的,有時候,很想念那無償的一代人……



hongchi.hk@gmail.com
(靈氣逼人 康子) 

2014年11月25日 星期二

(轉貼) 你中有我.我中有你

(轉貼 (星島日報報道) 


  香港的佔中,究竟有無受外國勢力影響?
  一定有。整個運動的意念,由「Occupy Wall Street」(佔領華爾街)開始,從二○一一年起,席捲全球,佔領乜乜、佔領物物,其實源自對銀行家的敵視。

  種敵視,又源自美國二○○七年起,因房地美、房利美事件,所引起的物業過度借貸,而引發的金融海嘯。

  經過幾年來的反省與追究,美國人普遍歸咎於銀行家的極度貪婪。

  所以運動的初期,只是針對紐約、倫敦、東京等金融才俊。

  逐漸,才滲入政治元素,變成改革的呼喚,並觸動社會各階層。

  凡是有這些運動爆發,不論在非洲、東歐、南美,抑或在南亞地區,當地政府的第一個反應,必然是:「外國勢力介入。」

  即是有人教壞細路。真的嗎?可是當我們放大視野、宏觀點看,會發現所有這些影響,並非單方面,而是雙程、三線行駛,甚至多方面、多角度的互動。

  亦沒有絕對的好與壞。正如偉大的國家前主席毛澤東所言:「不是東風壓西風,就是西風壓東風。」

  究竟這陣風從何而來?像日前所寫,震撼法國的學運「五月風暴」(法語:MAI 68),正是受我們偉大祖國,一九六七年「文化大革命」影響。

  可以說,當代的法國後生仔女,是被同時期,中國的紅缳兵教壞。

  法國發生大規模的警民衝突,但是政府並未讓步,亦沒有倒台。日本人覺得他們未夠激,於是在重信房子的領導之下,成立「赤軍」,宣揚以非常暴力為手段,走出日本,在世界各地發動恐襲,名震全球,重口味到極。
  但以上種種,當一九七二年毛澤東會見尼克遜,統統冰消瓦解,而誰會想到,主席的「東西風論」,竟是來自群雌粥粥、鶯啼燕語的《紅樓夢》?


hongchi.hk@gmail.com
(靈氣逼人 康子) 

2014年11月24日 星期一

(轉貼) 佔中.其後

(轉貼 (星島日報報道) 

  歷史不一定重複,但是因為人性的變化不大,事情的往後發展,跑不出以前的模式。 譬如說:二○一四年,香港學生發起的佔中反政府運動,與一九六八年,法國巴黎發生的學生示威「五月風暴」(法語:MAI 68),過程驚人地相似。
  大風總是起於青萍之末,暴亂由不經意的小事觸發。

  而那些小事,往往是日積月累的不滿與怨憤堆塞,沒有及早疏導,成為最後壓死駱駝的一條草。

  我們現在看佔中,或回顧五月風暴,嘖嘖稱奇,卻忘記了,這一切是「果」。

  而追溯其前因,由四方八面,夾手夾腳一早種落,給學生在成長期看在眼裏,終於在大學時代爆發,集體走上祭壇成為犧牲品。

  擾亂一輪,塵埃落定,後來呢?

  青春派受鎮壓,建制及保守派抬頭,是發展的必然定律。

  法國的一九六八年學運,由巴黎擴散至全國,各地年輕、秀氣又挺拔的熱血學生,與警察大規模對抗,上千人被捕,一百多輛汽車被焚眦,後來還引發罷工及左派示威。

  現在還有黑白紀錄片可看:學生一樣激情,但是法國的警察,遠比香港的暴力,舉棍便揍,揮拳就毆,學生們已逃上車,仍被扯下來毒打,絕不手軟。而且不怕你投訴,他們的警權極大。相比起來,香港的警察文明剋制得多,這是歷史的對照與事實。

  其後,當時執政的總統戴高樂,取得法國軍方的支持,帶領保守勢力大獲全勝,從此改革及反對派,陷入低迷期。

  只因為學生的激烈運動,提醒所有人,安定繁榮日子的可貴,於是人心思治,寧願忍受長期的保守規管。
  無可避免,是緊接而來的清算,從政府內部開始,擴散並深入社會各階層,整體對年輕人疑懼,並不再信任……這種情況將持續十年,待上一代換班,人事再出現變動為止。

hongchi.hk@gmail.com
(靈氣逼人 康子) 

(轉貼) 因果無情.慈悲濟世

(轉貼 (星島日報報道) 


  世間最無情、最絕對的,只有因果。
  我做了壞事、害了別人,多想躲得過。

  可惜,這是顛倒妄想,即種下「因」,怎可能沒有「果」?只差時間與形式。

  從走出第一步開始,已沒法回頭,不可逆轉。後來,唯有等待果報發作,或遲,或早,或漫長,或驟至。

  作惡的一剎那痛快,自以為得逞,逐漸,惡果浮現,幾年、幾十年,要是夠長命的話,再放長雙眼看幾百年、幾千年,才真正令人毛骨悚然。

  可怕在於對一切無能為力,縱使我拼命捐錢、行善,自以為追補、積德,但誰擔保有效?當果報找上門時,心知肚明,還敢反抗掙扎?

  西諺有云:「A Man Knows His Debts」(每一個人都知道自己的債)。

  即是佛家所說的「第八感」(阿賴意識),簡義是「良心」,騙得了誰?縱使欺瞞得過全世界,但是自家作事自家知,日久天長,終有一日省覺之時。

  最恐怖的惡報,是很久、很久之後才發作。久至無人記得,久至無人知曉,直到你年老孤獨,貧賤病弱之時,才想起:在很久、很久之前,曾經虧待過某某。但是相隔實在太長時間了,某某及有關人等,統統已不在,連找個同年代的人說兩句,也沒有和應。

  那種被遺忘的孤獨、無助與寂寞,給你十世的富貴榮華也補償不了,像獨自留在時間的無邊荒原上。近代中國作家巴金(《家》、《春》、《秋》)的晚年,道盡這種淒涼絕望的心境,證供是《隨想錄》。

  因果固然是可畏可怖,要是任由發生,不聞不問,則未免冷淡。像古印度教,看你自生自滅,不錯是罪有應得,但是長遠而言,對社會整體利益有損害。於是有 佛家提倡「慈悲」。是,我作孽,我受報,我抵死。只希望你看覑不忍,略施援手,或沒多踩一腳,已感激不盡……令人重新燃點希望。
  這就是慈悲,行之持久,可以成為大力量。


hongchi.hk@gmail.com
(靈氣逼人 康子) 

2014年11月21日 星期五

(轉貼) 見好就收.但何謂「好」?

(轉貼 (星島日報報道) 

  你我不是不知道,只是心中的尺度不同。
  前高官貪一億元,群眾譁然,怎料十億元才是其目標。

  學生佔中表達民意,初期得支持,但是要上京論政?

  師奶炒股賺一百萬元,以為她心滿意足?卻原來,她要進軍華爾街挑機大鱷。

  所以說「見好就收」、「趁勢收篷」等等,人人識講,但是到頭來,卻只有極少數極少數的一小撮,才真正做得到。

  這又牽涉到:能否清楚判斷形勢?何謂「好」?老闆看我,給十元八塊也嫌多。不過自己看自己?簡直是天下第一能(美)人,年薪收一億元也嫌委屈,是因為對客觀形勢,各自有不同的判斷。既然各有不同,你認為好時,我未必認為夠好。

  同樣道理,你認為應收之時,我認為仍有得去。

  時間、機會、利害等等,在這些判斷的落差之間,統統不知不覺溜走……

  終至大限臨頭,只能夠高呼慘叫:「未得住,未得住,還未預備好!」

  眼前無路想回頭?死掉也沒人可憐。

  還有更深沉的層次:一致共識,一致同意,是時候收手了,真的夠好了。

  很不幸,形勢已發展到無力挽回的地步。不是不知道,不是不齊心,而是「不能」。

  可有類似的體驗?像一段逐漸冷淡的感情。或名存實亡的婚姻,任何明知無可為的關係。放大些來看,是一家老化中,步向衰亡的機構,以及多次改革、多次失敗、令人充滿無力感的組織。

  諸如此類。不得不提二月河的《乾隆皇帝》,寫高宗與寵臣和珅的情誼,活靈活現,後來皇帝死後,嘉慶查貪污雷厲風行,和珅的妻子勸丈夫「收手」。
  但是涉及的人太多、利益太龐大、底子太腐爛,試問從何收起?唯有像一列放棄駕駛的高速列車,任由它撞眦,結局注定是毀滅。佛家稱之為因果。



hongchi.hk@gmail.com
(靈氣逼人 康子) 

2014年11月20日 星期四

(轉貼) 連執笠都唔識

(轉貼 (星島日報報道) 

  題目是城中名人的一句氣話。
  家族富有,成員購物消費,本來經已有刺激市道的功能。

  但是何必搞生意?貪熱鬧,湊高興,開了一大家機構,不到半年,經營不善,花錢如倒水。

  當機立斷,應該即刻止蝕,可惜及至想結束之時,才發覺寸步難行。

  所以說:「散水更難。」名人唯有親自出手,四方八面打點周到,真正做到合法、合情、合理,保住家族名聲,能夠做到這點,其實極之難得。

  可惜,沒有人懂欣賞。極其量,沒有唱衰你,已是天大面子,正如昨日筆者所言:對於「退」,對於「散」,普羅大眾沒興趣。

  卻是貼身問題,一門長期遭忽視的高深學問。

  正如佔中開始易,撤退難。

  投資股票上車易,落車難。

  請客本來已不容易,後來發覺送客更難。

  世間只有《創業發達史》、《轉型成功再生秘笈》等等,卻罕有教人全身而退、全始全終的企業管理,難怪散席時,總是杯盤狼藉。

  更正確的說法,其實怎樣體面下台?獲利離場?見好就收?

  中國人有句老話:「進退從容自古難。」難在「從容」二字。

  一部《水滸傳》,正是展示給讀者,一百零八種人生失敗的困局。話之你是打虎英雄、八十萬禁軍總教頭,或是超級富豪、小公務員等等,不幸走錯一步,即陷於絕境。

  作者提供不到解救法,於是「逼上梁山」,似乎做恐怖分子,憑暴力解決,是唯一的出路。

  《紅樓夢》的洞悉力更透徹,只能夠悲歎:「身後有餘忘縮手」,一切太遲了,誰不知未雨綢繆,早作打算?
 
  但偏偏事到臨頭,才發覺永遠「未預備好」,於是收尾一仆一碌,枉負了一世英名,最終含恨而去,難道真的沒法子?




hongchi.hk@gmail.com
(靈氣逼人 康子) 

2014年11月19日 星期三

(轉貼) 創業難.散水更難

(轉貼 (星島日報報道) 


  要做好一件事,以至做好一家公司,當中有多難?下省一萬字。
  但是許多人想不到,高高興興、風風火火的開展了一大片事業,以為光宗耀祖,不枉此生了。

  卻想不到,後來的「退」、後來的「散」,原來是更高深的學問。

  尤其是一個處高位的人,到某個階段,想體面下台、全身而退的話,竟極之困難,千萬別看輕這回事。

  可惜,我們絕大多數會看輕,原因有三。

  第一,是普羅大眾沒興趣。人們喜歡成功的故事,年輕、奮鬥、上進,而散水的故事沒市場,大家避而不談。

  二,成功之後,自我感覺良好,缺乏危機感,從此鋪下失敗的伏線。

  三,觀眾對你的長期威水史感厭倦,卻極之有興趣看你的衰落敗破,這點群眾心理長期受忽略。

  當你明白一切,洞悉一切,了解前因後果之後,即香港人俗語「化」,試問還怎會有興趣爭強好勝?不惜一切,去換取那些困身、傷身,又耗神的所謂「成功」?

  千辛萬苦成功了,隔些年,又要千辛萬苦安排傳承,下一代還要嘴藐藐,裝作不稀罕(「你求到我就要吧!」)。

  其他人則虎視眈眈,等着看你坍台的好戲。

  法國一代艷星嘉芙蓮丹露,年輕時被傳媒封為「世界第一美人」,曾有名句:「皇帝的最大功能,是讓群眾斬他的頭」。

  這是對歷史有認識的人,才會有感受的體會。要不是你在最高位,要不是你排名世界第一,要不是作為皇帝、皇后,試問誰會對你的死人頭感興趣?

  法國大革命的壓軸戲,正是路易十六與瑪麗安東尼伉儷,一起被推上斷頭台。
 
  以後幾百年,所有領導人俱不斷提醒自己,別要落得如此下場,因此,在被群眾拉下馬之前,能夠安全散水更重要。



hongchi.hk@gmail.com
(靈氣逼人 康子) 

2014年11月18日 星期二

(轉貼) 漫長前路.養「老」防「兒」

(轉貼 (星島日報報道) 

  上星期四寫Pink Floyd相隔十年出新碟,錯了,原來是「二十年」。
  見報日,聰明朋友即時指出,特此更正,並向各位讀者致歉。

  作為音樂人,二十年沒出來,即是二十年沒有工作,那是一個龐大的空洞。二十年,即是過了二十個聖誕節、二十次新年、二十次生日,慶祝些甚麼呢?如果生個仔或女,已足夠時間完成發育,送入大學。

  猶幸,Pink Floyd這張新大碟《The Endless River》(《無盡的河》),初步反應很不錯,首星期賣九萬二千張,銷售速度之快,是今年度的新紀錄。

  大碟是向二○○八年逝世的隊友列韋特致敬,封面圖片是一個人,一條船,行駛在孤獨的長河。

  也可以視為人生的長河,我們不知從何處來,不知往何處去,憑教你在這短短的幾十年間,呼風喚雨、富貴榮華,場面鬧得更轟烈,到最後,仍是一葉輕舟上路,繼續茫茫不可預知的旅程。

  以往,我們習慣一代傳一代,阿爺傳阿爸,阿爸傳我,廣東人說:「老竇養仔仔養仔」,好像是很簡單的道理,卻有種原始,近乎野蠻的生命力,男女老幼咬緊牙關,樂此不疲。

  但是當太平盛世,好日子過得久了,我們愈來愈富裕,兼長命,要是真的活到一百二十歲,很自然,會成為其他年輕人的目標,包括自己的孝子賢孫。

  最近有位資深朋友,年月累積智慧,說了一句很聰明的話:「養『老』防『兒』,不能不早作打算。」

  因為她的兒子十五歲了,吃用住都在家裏,但拒絕跟父母說話,為期整整一年,有驚人的意志力與毅力。
 
  作為父母,試問可以怎樣做?報警?趕他出門?別說以往的「養兒防老」,他們只打算等兒子十八歲成年後,一走了之,只怕兒子死跟爛纏,拿錢、索食,這個倒不可不防。





hongchi.hk@gmail.com
(靈氣逼人 康子) 

2014年11月17日 星期一

(轉貼) 寂寞的通靈遊戲

(轉貼 (星島日報報道) 


  先前早說過,玩碟仙有三大必須死守的規則:
  一、恭敬有禮。二、不問死因。二、進行中嚴禁「翻碟」。

  而麥太當年,少女時代常找碟仙,她多次強調是「唔識驚」、「唔識死」,其中一次,竟然問對方:「究竟你點死?」

  據說,這一問,是觸犯所有靈體的禁忌。通常,會令對方暴怒,即時翻臉,襲擊參與遊戲者,或傷心,哭哭啼啼,拉拉扯扯,俱是沒有人想遇上的情況。

  那一次,她們可能跟那位碟仙混熟了,有問必答,於是觸及底線,提出這個被視為「犯規」的問題。

  當眾少女屏息靜氣,等待對方揭曉答案之時,良久,全無動靜,碟仙不答,後來還乾脆離開。

  可能是太傷心,不消提,亦可能是連祂自己,也不知道;生死混沌,一片惘然。

  那是多麼寂寞的感覺。其實不論是我們玩碟仙、老外玩「Ouija」(通靈板),參加者俱是無邊的寂寞。像我們站在街邊,兜搭陌生人:「喂,先生\小姐,得閒埋來傾兩句……」

  不知來歷,不問底細。少女麥太與幾位同學,竟樂此不疲,她們曾經問過許多許多事,絕大部分已忘得一乾二淨,只除了一樣:「我未來的老公姓甚麼?」

  麥太當時很年輕,從未拍拖,怎料碟仙答得乾脆:「麥」。馬上引起其他少女起哄,原來她母親有位姊妹淘,經常上來開䒷搓麻將,叫「麥師奶」,正是有個兒子,與她年齡相若。

  兩人根本完全沒溝通,怎會結婚?麥太不忿,被同學們笑了許久。及至畢業後出來做事,又許多年後,認識了另一位麥先生,蜜運成功,臨結婚之前,想起從此就是「麥太」了,猛然省起,竟早被碟仙言中,可見自有其靈驗處。
 
  現時麥太也有兒有女,但可會鼓勵他們玩碟仙?她堅決反對:「不!太危險了。」有疑難,還是找母親問較好。



hongchi.hk@gmail.com
(靈氣逼人 康子) 

(轉貼) 玩碟仙的少女時代

(轉貼 (星島日報報道) 


  先前,寫了一星期的「碟仙」故事,原定功德圓滿,暫停,稍息,預備開展另一個新題材。
  不料,收到讀者麥太來電,親述那些年,玩碟仙的少女時代經歷。

  說起來,有點不可思議的神秘感。

  但是,當一切已成過去,太遙遠了,竟然漸生溫馨,經歲月熏陶,若即若離,甚至有點似夢迷離。

  原來,早在三、四十年前,碟仙已準確預言她夫家的姓氏。

  那些年,少女時代的麥太,在港島西區第二街,唸一所伯南中學,附近還另有一所名校威靈頓。

  當時沒有甚麼娛樂,據麥太的說法,她們是「唔識驚」,幾個女生聚在一起,常相約晚上玩碟仙,還要是在家裏頭秘密進行,卻從未想過,這樣做會招惹邪靈,反而是最怕阿媽知道責罵。

  玩法很隨意,不上香,不拜祭,也沒有甚麼儀式,那張碟仙圖甚至是自製。每次買張最大的白畫紙,定下中央起點,寫上簡單的中文,一些主要的姓氏,最好笑是兼寫英文「Yes」和「No」,可能預計偶然有老外靈體路過。

  麥太說出很重要的三點。第一,參加的幾個人當中,起碼要有一位,具通靈的潛質。

  第二,降臨的碟仙,亦像我們活人般,各有性格。有些反應很慢,問答之間似牽牛上樹,幾個少女不耐煩,等到輪流打呵欠,唯有速速請祂歸位,恭敬送走,然後趕快請另一位登場。

  第三,作為一個資深的碟仙參與者,她否認有惡作劇,憑人力推動豉油碟的可能性。

  「你玩過就知道了!」很多時候,請來的那位,竟然非常健談,具超凡的表達意欲,以及澎湃的靈感。在這種情況下,碟仙圖上的那隻小碟子,會變得異常的輕靈,快速遊走,幾個參加者甚至追按不及,快到甩手被飛開,當碟仙發覺你們跟不上,又會停下來稍等。
  多個晚上,玩到熟絡之後,麥太她們甚至問碟仙的死因。


hongchi.hk@gmail.com
(靈氣逼人 康子) 

2014年11月14日 星期五

(轉貼) 老爸老媽.勇救大朋友

(轉貼 (星島日報報道) 


  過去十年,是好爸好媽,勇救小朋友。

   要是出力過度,會被笑,封為「怪獸家長」。

  及至小朋友成長,變大朋友,大學畢業,結婚生子,你以為故事完了?家庭童話有個快樂的結局?

  不,才早着呢。

  未來十年、二十年,甚至三十年、四十年後,故事繼續。只要男女主角未死(這機會極微),劇名將改為《老爸老媽.勇救大朋友》。

  而情節照舊,仍是那一對癡心父母,以及一對可愛兒女。

  總是本性善良的孩子,受壞人欺負、陷害、欺騙……可憐孩子徬徨無助,在最危急的關頭,登登登登,父母及時趕到,將邪惡的壞人擊退,救起兒女,抱在懷裏親吻:「好寶寶,對不起,爸爸媽媽來遲了!」

  多感動。故事的唯一分別,是十年前,爸爸、媽媽三、四十歲,小朋友十歲上下。

  十年後,卡士不變,不過時間令大家一起升呢:老爸老媽已五、六十歲,大朋友是三、四十歲。

  奇在角色沒改變。換作幾十年前,上一代的劇本,應該是老爸老媽入院、臥床、喘息(俗稱「扯蝦」)。

  大朋友飛撲至床邊,哭叫:「爸,媽,對不起,孩兒不孝,來遲了……」

  通常老爸老媽,會爭取時間,一邊咳,一邊獨白十至二十分鐘,然後終於肯眼閉,眾大朋友提高聲铫大哭,至此功德圓滿。

  大家一直跟覑這劇本演,一代傳一代,從未出過亂子。為甚麼來到我們這一代,竟然出現「勇救大朋友」的荒謬情節?

  要怪,唯有怪社會。醫療進步,壽命延長,人老了,死不去,又有錢,小朋友變大朋友後,不找你救命,找誰去?
 
  家庭故事從此改寫:老爸老媽詐癲扮傻、大朋友咬住不放,兩代鬥法,一百二十歲的人生,愈活愈精采。



hongchi.hk@gmail.com
(靈氣逼人 康子) 

2014年11月13日 星期四

(轉貼) 三十不休.六十不退

(轉貼 (星島日報報道) 

  Pink Floyd相隔十年出新碟。
 
  大缳寶兒隔十年,又出新碟。

  甚至連ABBA,明年都話要出新大碟了。

  以上各位哥哥姐姐,俱曾經紅過、退過,以為從此仙去,不再涉足江湖名利場。

  但是為甚麼要退?為甚麼要扮神仙?在地球生活不是很好嗎?

  可是,曾經,人類真的時興過:三十退休,六十息勞歸主。

  中國人還吟詩一首:「美人自古如名將,不許人間見白頭」(清初,趙艷雪)。

  這真是教壞細路。你看林青霞六十歲還艷光四射,大搞開心派對。至於名將,像開國元帥之一的葉劍英,晚年仍大戰四人幫,力爭鄧小平復出,白頭後仍大有可為。

  統統不過是近幾十年的事,不過現在說出來,其他人以為你黐線。

  像山口百惠一九八○年結婚,宣布引退,才只有二十一歲。

  其實引退與否,完全是個人的高貴選擇,你我俱有隨時做,或不做的自由。

  但是奇在當時,所有人都極之羨慕認同,歌頌為「傳奇」,十年後更追封為「神話」。

  其影響所及,同期的張國榮、梅艷芳,還有許多演藝界的成名藝人,俱流晒口水,紛紛跟風:「我都就快引退……雖然好唔捨得都咁話。」

  不止香港、台灣、日本等大明星,甚至連歐美的行家,也異口同聲,眾志成城,一律以「引退」為人生的最高目標,經典代表是米高積遜。

  當然要退得富貴才有型。歐美以瑞士、法國南部等為樂土,香港明星則以美、加為終站,從此快快樂樂地生活下去……

  後來,我們都知道不是那回事。才不過幾十年間,潮流及價值觀翻天覆地,一切都不可靠,唯有勤勞才是永恆。將人生當一百二十歲,重新再策劃吧。





hongchi.hk@gmail.com
(靈氣逼人 康子) 

(轉貼) 連求甚麼也不知道

(轉貼 (星島日報報道) 


  近來最震撼的遭遇,是一位朋友辦離婚,四十多歲的大男人了,竟有點失魂落魄。一向,他自信心十足,做事精明幹練,絕不手軟。
 
  最引以為傲的,是妻子肯配合,任他衝鋒陷陣,不聞、不問、不管,百分百信任支持。這是任何男人,也夢寐以求的婚姻。

  而西諺有云:「凡事太好,即是藏假。」(If it's too good to be true, it's untrue.)逐漸,她遠離而去,先是少陪,後來不陪,繼而「被」公司調任海外,夫妻半年至一年小聚。再後來,她獨自返回香港,約會其他人,卻瞞着朋 友……

  卒之,收到寄來的離婚申請書,朋友忽然醒覺:這段關係要結束了!

  結婚七、八年來,他以為婚姻是束縛,但是離婚前夕,他終改口承認:「其實我想有人陪。」

  早知今日,何必當初?但是為甚麼他先前,以為做事凌駕一切,及至現在,才發覺要珍惜眼前人?

  這麼多個「為甚麼」,正是朋友,亦是許多男男女女的困擾:開始時追求A,後來發覺原來不是A,中途轉太,竟然連自己也不知道,原來渴求的是BCDE等。

  直至幾時才知道?很老套,通常直至失去,當事人才恍然大悟,可惜一切又太遲!難怪朋友終於坐下來,一剎那,眼神流露空惘:「原來我連求甚麼也不知道。」

  所以一定要花時間思量、體驗與嘗試。

  尤其事業心重的男女,總是掛住衝、衝、衝,以為工作是一切。不過為自身幸福覑想,每隔一段時間,宜獨處靜坐,想一想未來的人生去向。

  要是仍然工作第一,好得很,繼續去;要是發覺有轉變,別害怕,忠於自己的感覺,然後作出時間及資源調配。切忌草率、蹉跎,人生苦短,時間與精神太寶貴,別胡亂馬虎打發了事。到最後,你只有面對自己,親如父母、配偶、子女或算命,都不能助你決定。




hongchi.hk@gmail.com
(靈氣逼人 康子) 

2014年11月11日 星期二

(轉貼) 造福積德.莫嫌命長

(轉貼 (星島日報報道) 

  有些人的一生,活一百歲也嫌太短。  
 
  但有些人在世上,即使多活一天,竟也被嫌棄。

  可見我們的「存在狀態」,是何等重要。

  朋友業算命,十位來客之中,起碼有八、九位,一聽聞要預算活到一百二十,即時悲鳴,心境灰到不得了。

  真的那麼差?先要看你對人生的態度。

  如果你認為人生在世,目標只有:食、玩、瞓,那麼一百二十歲的確是非常沉悶,像坐監般遙遙無期。又如果不幸抱病在身,一百二十歲則簡直是折磨,長期消耗金錢時間,兼肉體精神受苦,恨不得及早了斷。

  要是換一個角度看:我們來這一趟,是為了消前孽,積功德呢?

  情況即刻扭轉,時間多多也不夠使,即使有二百歲、三百歲亦不嫌多,如果活到一千歲更妙。

  很多時候,我們懊惱在前因已渺,一出生已受多樣束縛。最常見的,像父母不肖、兄弟姊妹糾纏:若非貧困,即是傷病,或染賭毒,或罹殘疾。

  既背負「家人」之名,不能不理,一旦理會,又沒完沒了,簡直像前世欠落,嚴重影響生活質素,以及心理健康。

  及至你料理妥善,送各位安然上路之後,今生無悔,前債已償,許多已步入中年,壯志消磨,熱血冷卻,還說甚麼成家立室?男歡女愛?恐怕一聽見「家」字,即聞風先遁,再聽見「愛」字,更快閃速離,有咁遠走咁遠,不望闔家富貴,只求獨自劫後逍遙。

  以上,是當人生只有六、七十歲的決定。為還前債,已虛耗生命中的大半資源,以後,當然要珍惜僅餘的光陰。但要是我們可以活到一百二十歲,則整個人生藍圖,可以從容寬裕得多,容許打「拉布」戰。

  照顧完家人之後,開展第二人生,甚至第三、第四階段,積聚過往的經驗及財富,應該愈活愈精采。往後的最大考驗,反而會是個人的體質,以及精神狀態。


hongchi.hk@gmail.com
(靈氣逼人 康子) 

2014年11月10日 星期一

(轉貼) 中西共許.人壽百二

(轉貼 (星島日報報道) 


  筆者在許久、許久之前,已曾在本欄倡議,人生應以「一百二十歲」為壽終的標準。而不是普遍認為的七、八十,或八、九十。
 
  當時大家都不認同,俱表示沒可能。幸好有邵逸夫,親自演繹活到一○七歲的精采,還有二○一二年的香港人口普查,原來一百歲以上的人瑞,數目已在三千以上。

  日本更多達五萬。可見我們的身體構造,只要沒遇上戰爭或天災,平時妥善保存自己的話,相信要活到一百歲,似乎是愈來愈普遍之事。

  至於筆者的信念,並非有特別先見之明,只是年輕時學紫微斗數,命盤的人生預算,一早設定各位一百二十,所以很早期已接受這概念。

  最近見舊同事舒展超(前度專欄《大玩派》),偶然提及,他竟道:「多巧合!《聖經》也是期許人類一百二十歲。」

  他對基督文明相當熟悉,筆者倒是首次聽聞,連忙虛心請教。

  原來記載在《舊約》的《創世記》。遠在洪水淹沒大地之前,神與人同行,許多先知像以諾、亞伯拉罕、大缳、以賽亞等等,俱有幾百歲的壽命。可是在洪水消 退,挪亞方舟的事舻過後,耶和華曾說過:「人既屬乎血氣,我的靈就不永遠住在他裏面,然而他的日子還可到一百二十年。」(第六章第三節)

  這「一百二十」之數,很巧合,與紫微斗數的「一百二十」相符,究竟是巧合?協議?抑或是人體生存的客觀極限?不得而知,但真是一個很值得探討的問題。

  斗數源自中國道教,這是本土發展的自然宗教,有許多神秘數字,用於學習與修行。像「七」、「九」、「十二」等,俱有關鍵玄機。

  而「一百二十」,則常見於內功的練習,《抱樸子》內篇提及運氣之時,正是以一百二十為暗數,或許這正是我們的生命密碼,也未可知。

  既然如此,六十歲仍很年輕,八、九十歲尚有可為,現代人對生命的消耗,應重新計算。



hongchi.hk@gmail.com
(靈氣逼人 康子) 

(轉貼) 虛驚一場.人靈共存

(轉貼 (星島日報報道) 


  當時的情況,實在不能夠更戲劇化了。
 
  窗外雷電交加,餐桌上的碟仙圖凌空拔尖升起,圖上的小碟子依然在圖上遊走不定,少年A、B的中指緊按碟子,不敢鬆開,又怕又累……

  他倆已筋疲力竭,嚇至全身虛脫,以為今次死定了。

  正在鬧得不可開交,無法收拾之際,忽然雷收雨散,雲破日出,天邊竟露出鮮艷的夕陽,照得一室通紅。

  原來已是傍晚六時,雷暴終於過去,不知不覺間,碟仙圖上的小碟子,終於停止移動。

  A與B互望一眼,暗中鬆一口氣,將小碟帶回圖中央,唸三次:「誠心恭請碟仙離開」,之後等了許久許久,肯定小碟再無動靜之後,二人才緩緩縮起幾乎已僵硬的中指,「鲜鲜」呼痛,身上感受到落日的微暖照射,整個人像被狠狠揍了一場。

  難怪,翌日上學,他倆如活死人一樣,直至少年明王追問,才湊合說出經過,猶有餘悸,今生今世,俱發誓一定不敢再玩碟仙。

  明王則很慶幸,昨日聽媽媽的話,趁雷雨未發作之前,已回家做家課。

  回看經歷,所以他亦相信有碟仙這回事。還有另一位老實朋友,回憶少年時期,唸中學三年級,有個秋日午後,也曾經留在課室玩碟仙。

  當時他唸的是同濟中學,地點在灣仔船街,正正是日前提及,傳說鬧鬼的南固臺芳鄰。

  秋後天黑較早,下午四時半一過,課室空蕩蕩,校舍周圍樹影沉沉,他們四個同學,一起提心吊膽玩碟仙,覺得不知多刺激。

  忽然,課室內的光管一閃一閃,跟着「啪」一聲熄掉全黑,四人嚇得驚呼狂叫,奪門而出,在校門還幾乎撞倒校工祥叔:「喂,還以為你們已放學……」

  俱是胡鬧虛驚一場,唯一的收穫,是感受到現存空間,並非只有我們在活動,往後可減驕妄之心。

hongchi.hk@gmail.com
(靈氣逼人 康子) 

2014年11月7日 星期五

(轉貼) 當你呼叫也不能

(轉貼 (星島日報報道) 



  在天色最黑暗、雷聲最轟烈、雨勢最龐大、人心最徬徨之時……
 
  對,就是在這個時候,碟仙離枱升起來了。

  少年明王已離開,正乘坐從上水返沙田的火車中。

  少年A與B無聊在家,唯有又玩碟仙,你無聊問,我無聊答,二人將那小小的豉油碟,在布滿蠅頭小字的碟仙圖上,推來又推去。

  可是,隨着風起、雷動,大雨在窗外一陣陣來襲,小碟的移動速度,愈來愈快,逐漸不受控制。

  當時玩碟仙的,只有兩個人,不是A,就是B,幹嗎將小碟亂動?互望一眼,神色慌張,馬上知道不是對方的人為惡作劇。

  兩個少年相識已久,心意相通,自知惹上邪靈,即時不約而同,異口同聲道:「誠心恭請碟仙離開。」

  通常只要這樣叫三聲,碟子會停止移動,參加者才可以縮手。另一種結束方式,是:「誠心恭請碟仙歸位。」

  所謂「歸位」,即是碟仙返回圖正中央的位置,通常那小碟子返回該處,不再移動,表示遊戲完畢,這是多年來的潛規則,從來沒有出過亂子。

  但是當碟子快速移動,參加者別無選擇,唯有用中指繼續按着,死命跟隨,隨後所顯示的文字,句不成句,章不成章,像一個惡人在大發脾氣,都費事跟你講。

  更可怕的,是除了碟子愈移愈快,還在不停抖動,似是想猛力掀翻過來。

  前文曾提及,玩碟仙向來有三大規條:一要恭敬;二不准問死因;三不能翻碟。傳說一翻碟,碟仙即露出原形,雖然從來沒人見過,或即使見過,亦沒機會向他人講述情況,總之大家俱知道那是最後死铫,千萬不能試探。

  於是A、B不管小碟移得多快,兩人的中指仍牢牢按住,但顧得及碟子,卻按不住碟仙圖,竟見這張大紙,從中心拔尖,緩緩懸空升起來,像一個紙製的大山,嚇得兩個少年魂飛魄散,冷汗涕淚直標,連呼叫竟也不能……


hongchi.hk@gmail.com
(靈氣逼人 康子) 

2014年11月6日 星期四

(轉貼) 風雷雨電.碟仙飛升

(轉貼 (星島日報報道) 


  在所有認識的朋友當中,其中一些,對「碟仙」深信不疑,像以拍攝星空而馳名的「不動明王」。
 
  他是科技人,近年探討以手機、智能相機等,拍攝夜空的銀河,以及燦爛星雲,取得國際級的聲譽,連美國太空總署(NASA)也推許。

  對於碟仙,明王實話實說:「當然信,因為有親身經歷。」故事曾經發表在fb,屬於他少年冒險回憶的一部分。

  筆者提及參與者惡作劇,自己嚇自己的疑慮,明王的態度很科學:「咁你看過碟仙圖、玩過未?」

  說實在,真的未試過。原來「正式」的碟仙圖,攤大開來,竟是一片字海,起碼有幾百個中文字,倉卒之間,幾個人將豉油碟推來推去,也未必找得出你心目中的語句,試問怎能造假?

  其覆蓋的內容及範圍,遠超過筆者日前介紹、流行歐美的「通靈板」(Ouija),他們只有二十六個英文字母,與「0」至「9」十個數目字,相比起來,冒認通靈還較容易。

  明王最深刻印象的那一次,是一九八五年夏天,下午放學後,往同學少年A的上水家裏,一起瞞覑家人,偷偷玩碟仙,同行的還有少年B。

  俱是十二、十三歲年紀,問的都是些少男心事:鄰校少女喜歡我嗎?將來上哪一所大學?諸如此類。

  明王問到將來的工作,碟仙遊走出「郵」、「差」兩個字。剛巧他的母親打電話來追問,內心怔怔,乘機告辭。從上水乘火車回沙田的家,沿路看覑天空風雲變色,雷電交加,同時下起傾盆大雨,令他回家時已渾身濕透。

  翌日返校上學,竟見少年A、B面色蒼白,神情呆滯,明王拉他們過一邊問,才知道昨天下午,自他離去後,二人玩碟仙出事。

  當明王乘火車途中,雷聲隆隆,連串爆發,像可以將天空炸得稀巴爛,同時間,少年A與B,原本按在碟仙圖上的小碟子,忽然加快遊走,似是極之躁動不安,受一股神秘的大力量推動……


hongchi.hk@gmail.com
(靈氣逼人 康子) 

2014年11月5日 星期三

(轉貼) 隨處兜搭.尋釁滋事

(轉貼 (星島日報報道) 


  可有見過,年輕人聚在路邊,三五成群,向陌生的路過者兜搭?擺明是尋釁滋事。同樣情況,要是發生在靈界,則是玩「碟仙」。
 
  六道眾生,無處不在,路過的有貓有狗、有雀有魚、有神有鬼、有飛龍、有菩薩,還有剛死去不久,仍留戀世上,不忍離去的中陰身等。

  試問你們幾位,忽然興到,攤開碟仙圖,招惹游魂野鬼過來,叩問前程,即使對方肯答,但不明來歷,值得相信否?整件事的意義何在?

  可是年輕時,我們都會這樣做:明知故犯、明知不可為、明知無可為,而仍然樂意為之。甚至父母師長早勸告過,完全明白前因後果,卻忍不住青春的躁動,並非被人帶壞,亦不牽涉外來勢力,偏偏要一意孤行。

  或許,這正是年輕人的本色,每一代都帶來煩惱與騷亂,但同時,亦是年輕人最可貴之處。

  玩還玩,所有的參與者,都知道傳說中的遊戲規則。

  一、不上香,不祭祀,隨機而遇,但必須誠心有禮:「恭請碟仙降臨……」

  二、不可以問對方的死因。

  三、問事期間,當碟仙仍未歸位(圖正中央)時,切忌將移動中的小碟翻轉。據說,一旦「翻碟」,等於請碟仙現形,後果極難預料……

  但儘管如此,即使你熟悉所有規則,是否一定預知未來?則從來沒有人可以作準。

  比較正式、具法度的通靈方式,應是道教的「扶乩」,有悠久的歷史與制度。分別在於乩壇之上,長期供奉一位特定的仙人,像呂祖純陽、何仙姑、關帝、諸葛孔明,甚至齊天大聖悟空等。

  負責通靈的稱為「乩童」,由仙人選定,正式經過擲聖杯,以及拜師等儀式,乩文寫在沙上,由乩童唸出,預示天機。像太平天國的水師都督彭玉麟,在參軍之前,曾經於湘淮一帶開設乩壇,以靈驗馳名。

  相比起來,年輕人玩碟仙問事,等同兒嬉。




hongchi.hk@gmail.com
(靈氣逼人 康子) 

2014年11月4日 星期二

(轉貼) 碟仙是真是假?

(轉貼 (星島日報報道) 

  這是人類最古老的問題之一:我們死後,靈魂是否仍然勾留在世上?
 
  每一代的年輕人,俱在追求答案。像先前提及的青春驚慄片《Ouija》(港譯《死亡占卜》),竟然在號稱「科技最強」的美國,成為票房冠軍。

  片名的「Ouija」,正確譯名是「通靈板」,與占卜完全沒有關係,反而類似我們的「碟仙」,台灣的電影發行商正用此名。

  說起這玩意,香港人一定很熟悉,成長期即使沒玩過,應該亦曾聽聞。像去年十一月,八名男女學生,聚集在傳說中的鬼屋:灣仔南固臺內,夜麻麻玩碟仙,突 然驚慌逃走,當中三位女學生,疑似被邪靈上身,言行怪異,力大無窮,須多名警員到場制伏,然後還要送醫院治理。

  可見「碟仙」這回事,總有點邪門,也不知道是真?是假?南固臺有猛鬼出沒?抑或是各位同學疑心生暗鬼?

  筆者唸中學時,已久聞碟仙大名,但是一聽玩法:幾個人伸出中指,一起將一隻小小的豉油碟,在圖上推來推去,竟可以問出前程?

  未免太兒嬉。首先你推來,我推去,也不知是誰在惡作劇出力?其次,未知誠心叩問,解答疑難的又是哪一位?三唔識七,九唔搭八,憑甚麼值得信賴?

  即使是小孩子,也覺得這是騙小孩子的玩意。更何況,同期正興「筆仙」、「銀仙」等,乜都「仙」,實在太Cheap。

  還有些朋友,像加拿大星島集團A1中文台的小瑜,在未移民之前,也曾在香港跟同學玩過,感覺並不良好,似是騙人。不過,後來她說那碟仙圖,竟是自製,上面只寫幾隻字,太簡陋了,難怪完全沒有通靈的感覺。

  直至最近,由於想寫「碟仙」這題目,四出訪尋資料,竟遇上非常認真的朋友,曾經非常認真的參與過,然後非常認真地相信。他的經歷不可思議,超乎常理。說起來,有點像道教的「扶乩」,卻是野貓式進行,亦因此惹來更可怕的後果。




hongchi.hk@gmail.com
(靈氣逼人 康子) 

(轉貼) 年輕人仍然愛玩碟仙

(轉貼 (星島日報報道) 


  俱說現今是科技時代,電子及網上的遊戲,豐富氾濫至我們沒法承受的地步。
 
  仍然有人愛玩「通靈板」(Ouija)或「碟仙」嗎?

  有。美國萬聖節的周末電影票房,第一位正是以通靈板為題材的《Ouija》(港譯《死亡占卜》),收入遠勝其他大明星的新片。

  原來對年輕人來說,「死亡」仍然神秘,難怪對這種古老的遊戲,依然感好奇。

  正如對任何人來說,「未來」仍然是謎團,於是古老的占卜算命,仍歷久不衰。

  還要是在世界第一的科技大國。上周末提及「通靈板」的來源,老外說是傳自中國北宋時代的王重陽(!),信不信由你。

  但為甚麼英文叫「Ouija」?卻是生意經。十九世紀末,一位商人引入美國,稱這是古埃及文,解作「好運」,被視為一種故弄玄虛、無傷大雅的小孩子玩具。

  怎料大受歡迎,吸引玩具集團收購,重新替名稱定義:「Oui」是法文的「是」﹔「ja」是德文的「是」,兩者合起來,成為「Ouija」,即是「Yes Yes」咁解。

  以後像《大富翁》或《大戰爭》等板塊遊戲,流行於歐美社會,經歷過兩次世界大戰,逐漸,受到宗教人士抨擊,認為通靈板是勾引邪靈、被魔鬼利用的工具。

  亦可能因此,令年輕人更好奇着迷。要是你曾看過經典驚慄片《驅魔人》(一九七三年)的全足本,當中有一小段戲,篇幅甚短,卻是極之重要,通常在戲院放映時被刪剪掉。

  那是女主角母與女,在大宅地庫的一段對話。女兒聲稱在雜物堆中,找到一塊通靈板,通過遊戲,認識一位路過的考特船長(Captain Howdy),其實即是鬼魂。可是阿媽不以為意,當是火女的天真想像,沒有認真處理,伏下後來邪靈上身,不可收拾的惡果。

  既然西方通靈板這麼好玩,為甚麼沒有像《大富翁》等,東傳過來香港?因為我們有更厲害、更正宗的「碟仙」。


hongchi.hk@gmail.com
(靈氣逼人 康子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