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6年5月9日 星期一

(轉貼) 三代同堂共住難

(轉貼 (星島日報報道)

我們華人從不認真對待宗教、科學與創作。 

全部心思第一放在「家庭」,第二放在「飲食」,這才是中華民族的精魂所在。 

正因為以「家」為先,推廣開去,從機構、建制,以至政府,一律以家庭倫理看待,亦即是儒家道統。 

如果活得夠好、夠長壽,子孫繁衍家族的最高標準,是「五代同堂」,連皇帝亦因此御筆賜匾額。 

先不論你認同與否,但這是中國人幾千年來的善良願望,冀盼一家人整整齊齊、歡歡喜喜的互相愛護照應。 

可惜,現實裏,未必每個家庭也達標,通常我們遇到的最大困難,是空間。在中國、美加、澳紐等,地大物博,或許一屋子裏,足以容納,不過在香港,人口極之密集,很多時候,兩代同堂也嫌多。 

再加上一個不放手的媽媽,堅持要組織及維繫整個家庭,癡心錯付,通常總落得傷心收場。

像朋友B,從加拿大回流,返港工作,任投資銀行家,經常要往返北京及歐洲。於是在港的住屋問題,由媽媽出手,先買屋、改建、裝修,全部由她出錢,不過所有程序,必先問過寶貝仔的意見。 

大興土木半年,完成工程,兒子終於有安樂窩,年輕人喜愛夜蒲,晚晚進出蘭桂坊及灣仔日、月、星街,夜店打烊後,再帶不同類型的玩伴回家玩通宵。 

如果情況繼續任由發展,一家人各自各精采,尚可相安無事。但既然阿媽出錢買樓裝修,她認為大家都有份,於是帶同老公、奶奶等,一起進駐,與兒子玩「三代同堂」。 

理論上,亦不可以話阿媽做錯,成人世界的潛規則:誰付鈔,誰話事。看來阿仔亦無符,於是三代人開始扭六壬,彼此生活習慣大不同,於是多衝突糾紛。 

最嚴重的一次,是元旦日早上,祖母上天台晨運被意外鎖住,向孫子求救時,他因通宵醉酒不省人事,鬧得非常之傷感情。卒之,又是兒子自願離場,遠走高飛,媽媽的一番心機終是枉費。


hongchi.hk@gmail.com
(靈氣逼人 康子)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