讀資深藝人的訪問,常有得着。
像陳寶珠,七十歲了,經歷過童星拍戲,九歲開始,在成人的世界討口飯吃。當時,上世紀的五十年代中,香港百廢待興,大量人口南下,統統擠在木屋區,誰會顧及兒童權益?
小寶珠一直受盡白眼,看透別人的面色,當時她已告訴自己:以後都不要讓人難堪,不要對人疾言厲色,別給臉色人家看……
很奇怪,當時小小年紀,經已懂得這樣想,而且身體力行。往後幾十年,無數人見證,寶珠當紅之時,毫無架子,結婚引退,仍然和藹可親,甚至度假中,私人時間看表演,觀眾起哄圍上去,照樣和顏悅色,從來沒有嫌棄、不耐煩,或嘴藐藐。
這種性格,才是真正的「守得貧,耐得富」,《紅樓夢》中獨推許邢岫煙,對,不卑不亢、不驕不躁,廣東人稱許為「有品」。
當然,屬於極少數的稀珍品種。因為同一處境,可以衍生多種其他可能性。
不知多少人同樣被欺負、受難堪、遭侮辱,小孩子都是白紙一張,各自會作出不同的反應。
有些天生剛烈,即時反抗,開口罵人、舉手打人,甚至白刀子進,紅刀子 出,怕你誰來?亦有些天生怯懦,自知受了委屈,哭哭啼啼,躲在柴房裏嗟歎:自怨自艾,自憐自怨,過後還經常回想,將場景不停溫習,提早患上抑鬱症。更可怕 的,是有樣學樣,將過程吸收學習。
待長大成年後,有氣有力,然後輪到他\她欺負人、侮辱別人,以及令人難堪,程度甚至比身受的更厲害十倍。
但是寶珠沒有,她作出最善良的選擇:己所不欲,勿施於人,而且一直貫徹始終,從未動搖。
為甚麼一個在複雜環境下成長的小女孩,可以做得到?而另一些人,會作出較軟弱,或是邪惡的選擇?
於是連結到命運,禍福全繫於一念之間,但是當時,究竟誰來定善惡正邪?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