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轉貼) (星島日報報道)
我們中國人喜歡移民,應該歸功於陶淵明的《桃花源記》。
「晉太元中,武陵人,捕魚為業。緣溪行,忘路之遠近。忽逢桃花林……」一千六百年前的文章了,現在唸起來,溫柔敦厚,仍令人悠然神往。
可能嗎?歷代的祖先,不知試過多少遍,華人移民遍及地球上每一個角落,其勇氣及毅力,不可思議之至。
這種中國特色的移民,與西方不同。歐美人士要開墾、拓荒,強加宗教與文化,帶侵略佔據的精神,甚至以殘暴手段消滅原住民,擺明是要入主。
中國移民則沿用《桃花源記》的小自耕農心態,自知寄人籬下,安分守己,只求有一片耕地,自給自足,有餐飽飯吃已心滿意足。
還有句老話:「樹高千丈,落葉歸根」,不論去到多遠、多久,始終惦念覑故土;在番邦打擾人家一輪,不好意思,待家鄉太平之後,即刻收拾細軟回去。我們一直是這樣想,只求暫避,不圖永久,因為聰明的中國人,早知道沒有可能。
世外桃源,終非樂土,短期內寄居尚可,長遠而言,到處楊梅一樣花,人性的缺點不會改變。
當中日戰爭爆發,局勢最黑暗、最絕望之時,中國人除了奮勇抗戰,還有一個很自然的想法:移民。
上海有位最暢銷的作家,是來自四川的還珠樓主,他在報刊上連載的仙俠小說:《蜀山劍俠傳》、《青城十九俠》等,成為淪陷區人民的精神鴉片。
他的故事總是這樣開始:天下大亂,民不聊生,幾家好友結伴避世,遁入四川深山,或遠赴海南荒島,遠離腐敗社會,希望開拓新天地……
非常之「桃花源」。開始時大家很歡喜,在淨土中安居樂業,逐漸,人性的醜惡浮現:貪婪、嫉妒、自私、怠惰等等,發展成內訌,終至悲劇收場。
可能嗎?歷代的祖先,不知試過多少遍,華人移民遍及地球上每一個角落,其勇氣及毅力,不可思議之至。
這種中國特色的移民,與西方不同。歐美人士要開墾、拓荒,強加宗教與文化,帶侵略佔據的精神,甚至以殘暴手段消滅原住民,擺明是要入主。
中國移民則沿用《桃花源記》的小自耕農心態,自知寄人籬下,安分守己,只求有一片耕地,自給自足,有餐飽飯吃已心滿意足。
還有句老話:「樹高千丈,落葉歸根」,不論去到多遠、多久,始終惦念覑故土;在番邦打擾人家一輪,不好意思,待家鄉太平之後,即刻收拾細軟回去。我們一直是這樣想,只求暫避,不圖永久,因為聰明的中國人,早知道沒有可能。
世外桃源,終非樂土,短期內寄居尚可,長遠而言,到處楊梅一樣花,人性的缺點不會改變。
當中日戰爭爆發,局勢最黑暗、最絕望之時,中國人除了奮勇抗戰,還有一個很自然的想法:移民。
上海有位最暢銷的作家,是來自四川的還珠樓主,他在報刊上連載的仙俠小說:《蜀山劍俠傳》、《青城十九俠》等,成為淪陷區人民的精神鴉片。
他的故事總是這樣開始:天下大亂,民不聊生,幾家好友結伴避世,遁入四川深山,或遠赴海南荒島,遠離腐敗社會,希望開拓新天地……
非常之「桃花源」。開始時大家很歡喜,在淨土中安居樂業,逐漸,人性的醜惡浮現:貪婪、嫉妒、自私、怠惰等等,發展成內訌,終至悲劇收場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