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轉貼) (星島日報報道)
尚未提及,事件中三位同學的父母。美美自縊,家人一定極其悲痛;可是新新、雄雄的父母,又怎會好受?往後,新新輟學,雄雄下落不明。事隔四十多年,學校有舊生會,有自發的組織聯絡,發動所有社交平台,俱找不到這兩位舊同學。
查閱校方的學生記錄,有關美美:「一九七一年入學,七四至七五年唸中四(逝世),原因不詳。」
至於新新、雄雄,竟然就此人間蒸發,似是從沒有在學校出現過,三人的青春歲月就此葬送。
要是兩位男生尚在,現今已是年近六十的「中年人」,應有足夠的世故與智慧,去解讀美美的自殺,抑或事件另有別情?成為他倆難以磨滅的終身陰影?
我們的成長期,大部分是懵懵懂懂,可惜在混沌中,生老病死的衝擊,已全無憐惜地,陸續殺到埋身,往往令我們措手不及。
在這些重大關頭,少年人唯有倚靠父母師長,希望可以得到諒解和支持,還可以繼續挺下去,及至成年,待心智較成熟才自決。
但要是缺乏家庭的承托,學校又沒有輔助的話,當事人很容易會走向極端:性格強悍的,易反叛偏激;性格偏弱的,會沮喪沉淪。兩條俱不是好走的路。作為父母,更是艱難,好不容易才養育子女齊全,沒穿沒爛,不缺一個小指頭。
看着他們健康成長,又要擔心他們的學業功課。待成績好了,又擔心他們過度內向,可會變宅男宅女?
難得品學兼優,課外活動出色,輪到擔心他們沒拖拍,是否有同性戀傾向?終於樣樣做齊,像美美、新新、雄雄般,近乎完美,卻竟然發生這種慘劇,原因至今仍未能拆解。
正因為未能拆解,亦找不出預防的方法。唯一慶幸的,是社會整體進步了,比較着重學生的心理質素。要是美美活在今天,可能未至於要尋死。
hongchi.hk@gmail.com
(靈氣逼人 康子)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