像荷里活電影公司般,暗中發放「官方」預告片,看似惡搞,其實是一種市場測試。
不是剛提及,觀眾的反應,我們永遠估不到(九月十六日文)嗎?
既然估不到,唯有以低成本,在網上進行各種試驗,像惡搞預告片,便是其中之一。
凡是期待已久,忽然爆出,美好得超出真實的預告片,俱有可疑。
近期流行:湯告魯斯的《新盜墓迷城》、《星球大戰》十集、《壯志凌雲》二集、《標殺令》四集等等,一律是流料。
但是各位癡心影迷的一Click,電影公司即時掌握到各地觀眾的反應:興奮度、期待度,以及對演員或個別場面的愛好。
別小看,通常是大片、賣座片,才有資格享受惡搞的優惠。試打聽,幾時有部三、四铫的小製作,得閒被人惡搞?
這條好橋,亦不是荷里活的獨家發明。
早在網絡時代之前,已廣泛用於企業商戰,或政治選舉運動。幕後各大玩家,在真正埋牙之前,已四出「放料」、「放風」或「放毒汁」。
他們通過铫人、經紀、專欄作家等非正式渠道,發放大量有策略的消息,目的是了解各方面的反應。譬如說:下屆特首,我們選劉德華可以嗎?
這一句拋出去,必定引起熱烈討論,全方位炒作。但是放料之人,並非真的要選華仔,背後可能為了聲東擊西,借刀殺人,轉移目標,或移屍嫁禍。
要是你認真,便輸了。另有些大企業,為探測新產品的人氣程度,故意漏料給員工,在網上觀察市場反應,然後盡快改良。
亦有些聰明老闆,為考驗員工的忠誠,故意向得力助手,放獨家猛料,然後看消息的散播軌舻,於是抓出內奸。
同時可避免冤枉好人,這也是曾經發生過的真人真事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