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轉貼) (星島日報報道)
究竟「收尾」有幾難?後來見人多些,閱歷多些,逐漸明白,原來在青壯之時,衝呀,殺呀,大可以盡情發揮。但是當年老色衰,力不從心之時,怎樣給自己一個體面的結局?竟絕不容易。
像去年逝世的銀行家,風光大葬,可惜之前,中風臥床,四肢癱瘓十多年,世間一切的浮華,與他何干?又像某超級富豪,以膽識敢幹見稱,縱橫大半生,去年 尾卻昏迷不醒,至今仍留醫,如植物人般,任人擺布。中國被譽為「國寶」的大作家巴金,捱到一百歲才死,早有歎喟:「求生不得,求死不能」,正是人世間最悲 慘的報應。
天堂太遙遠,地獄太深奧,我們活在當下,原來最沒法保證的,是一個安詳平靜的結局。
許多人名利心熾熱,富貴險中求,為向上爬,不惜一切,不顧一切:「國慶酒會為甚麼沒有我?」、「北京開會為甚麼沒有我?」,諸如此類,恨不得甚麼也有分兒。
後來奔波勞碌、精神損耗、體力透支,與家人的關係愈疏離,期盼一刻的自由自在而不得,日夜呻吟:「國慶酒會可否不找我?」、「北京開會可否不找我?」。
從種種:「為甚麼沒有我分兒?」,到種種:「可否放過不再找我?」。中間是漫長、曲折,又痛苦矛盾的掙扎,到最後,能否覺悟、出離、放下,終於得大自在?則看各人造化。
要是靈性未泯,還趕得及離場,同時又生活無憂,借勢退下,從此做個逍遙自由人。
要是貪、嗔、癡不斷,這個捨不得,那個放不下,包袱愈揹愈重,怨恨愈纏愈深,即使念念不忘,精神不死,但是肉身先支持不住,殘了、累了、破了,還怎支援你一腦子滿載的顛倒妄想?
於是不死不活,求生振作不得,求死安息亦不能,此恨綿綿,巴金最有體會,我們身邊苟延殘喘的例子也不少,祝早日放下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