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轉貼) (星島日報報道)
題目這句話,是二月河說的。
即是凌解放,長篇歷史小說《康,雍,乾》帝王系列的作者。
一九九九年,筆者任《太陽報》社長時,專程往河南省的南陽市,跟他做了一次長篇訪問,論當代天下文筆,他首推香港的金庸。
當時的二月河,火紅到不得了,尤其是以反貪腐為題材的《雍正皇帝》,受中國領導人江澤民、朱鎔基,以及香港特首董建華等管治團隊,一起落力推許。
這是對在世的中國作家,史無前例的高規格待遇。可是在二月河的心目中,金庸才是他最佩服的作家,認為:「一百年也出不了一個金庸。」
識英雄,重英雄,原話照錄。相信至今時今日,二月河的看法不會變,這句話亦經得起時間的考驗。
可是在回歸前,香港有部分人持不同意見。他們揑着數據,自作聰明計算:「香港七百萬人,出了一個金庸。中國改革開放後,恢復寫作自由,相信十億人口裏,按比例計,起碼應有一百幾十個金庸。」
二十年後看,可知這種說法多荒謬。別說有「一百幾十個金庸」,連挨近點的半個也沒有。
亦可見在藝術範疇,一代巨星之難求。很慶幸,香港終於落成金庸博物展館。對於查先生(金庸原名查良鏞)來說,這項榮譽可能來得遲了些,但總好過沒有。
早在約七、八年前,筆者早已在本欄呼籲設立金庸博物館(二○一○年十二月十四日)。當澳門早已開設金庸博物館、浙江杭州有金庸茶館,為甚麼在成名地的香港,反而受冷待?
相信很多人有同感。現今博物館已成事實,希望可以啟發更多年輕人寫作,保存日漸流失的俠義精神。
並紀念在香港的特殊時空,曾經出現過一位百年難遇的大作家。
hongchi.hk@gmail.com
(靈氣逼人 康子)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