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們一生裏,總會閃過這些念頭。究竟我是誰?從何而來?往何處去?生存的意義是甚麼?
為甚麼這兩位是我的父母?諸如此類,自古以來,困擾我們每一個人。
各自尋找答案:宗教、哲學、遺傳學等,俱由此衍生,還有一種「族譜學」(Genealogy),特別盛行於歐洲國家。原本中國人也極重視,不止每一個家庭,俱保存有族譜,而每一處鄉鎮,俱有宗祠,去到每一處省城,俱有會館。
近代,由於文化大革命,破四舊,破傳統,綿延幾千年的族譜,統統沒有了,即使華人移民海外,不堪回首,亦甚少再返故鄉追溯。
可是鍥而不捨的,是愛爾蘭人和蘇格蘭人。
尤其是前者,本欄也提過:本土人口約四百六十萬,移民美國後,卻繁衍至三千六百多萬,增長達九倍多。
他們極之重視族裔,亦因此,努力不懈地尋根,並不會以「英國人」、「美國人」等身分而滿足自豪。
從而肯定自己的來源、身分,以及存在價值。
香港是一個移民城市,我們對這種心態,未必像愛爾蘭人那麼強烈。今次因為參加當地的攝影旅行團,在寥寥四位團友當中,認識了瑪麗。看外表,估計約六十歲,體格壯健,穿迷彩軍服,攜帶大量超重攝影器材,來自美國首都華盛頓DC。
特點是沉默寡言,警覺性高,從不輕易表達意見。還有極之準時,不論黎明五時集合影日出,或下午五時集合影日落,上山下鄉、早午晚三餐等,一定比約定的時間 早到。要是不見她出現,只因為她比我們更早上了車,隨時預備出發,觀其行徑,不似普通遊客,亦不似專業拍友,聰明朋友估她是受過軍事訓練的情報人員。
後來熟絡了,她知道筆者喜歡搜集故事,才約吃飯,開始透露身世:原來是俄羅斯與愛爾蘭的混血兒,此行除了學習拍攝風景,另一目的是尋根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