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轉貼) (星島日報報道)
六十歲前的生日死亡率,比平時高出百分之十三點八,主要是因為狂歡。太刺激了,濫酒、濫藥、醉駕等等,俱足以致命。
六十歲後,生日死亡率更高出百分之十八。活到這階段,甚少是死於放縱,主要死因是寂寞、抑鬱、厭世等情緒病所導致的事故。
其中較特別的一種:「墮下意外」。
即是從樓梯、懸崖、橋梁或建築物高處,向下墮的死亡意外。原因並不清晰:是一時失足?或一時感觸?是有心自殺?還是以身殉道?
由於普遍沒有留下遺書,既非他殺,亦不可妄論為自殺,於是統統歸納為「墮下意外」。
在生日的前後四天,出事的比率最高。因此發表報告的專家相信,意外跟「六十歲後」的生日感想有關。而一般人認為,他們的感想必定較負面。
情況很容易理解,六十歲是平均的退休年齡,往後,陪伴的只有孤獨、衰老、零收入,以及被遺棄的感覺。
生日最令人牽動情緒。尤其是缺乏工作、家庭或宗教的支撐,究竟生存的價值是甚麼?這問題足以令人崩潰。
有位前輩朋友六十過外了,依然非常天真,每年生日,仍指望眾親友替她搞生日會,愈臨近生日,愈充滿期盼。
要是眾人忘記,或是搞得不如她意,朋友的即時反應是「嬲」!生盡其他人的氣,肆意表達不滿情緒。竟任性驕縱至此地步。逐漸,眾人替她慶生的熱情,隨覑她的年歲,必然按年退減,這是無可奈何的事實,六十歲後應有世故的智慧。
仍然想生日快樂的話,最有效的方法,是自己動手。何必勞動親友,想見哪一位,想吃甚麼喝甚麼玩甚麼,一律列明清單,計算成本,自己拿主意,然後付諸實行。
自立自決,尤其是上了年紀,更要自重。既有這樣的打算,則一定快樂。否則,乾脆看開些,連生日也忘掉,每一日也過得快樂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