對宗教修行人來說,形象,只是引尋眾生向善的一種手段。
耶穌也這樣囑咐門徒:「你們要靈巧像蛇,馴良像鴿子。」(《馬太福音十:16-25》) 佛教的情況更包容,為了傳道,甚至可以超越種族、性別與美醜等等,在世人眼中認為很嚴重的分歧。
最明顯的是性別,像先前提及,地藏菩薩從原產地印度的孝女,來到中國變成孝子。 更厲害的是觀世音菩薩,在古印度,原是「勇猛丈夫」,或「善男子」,《華嚴經》的善財童子五十三參,來到普陀洛迦山:「見岩石林中金剛石上,有勇猛丈夫觀自在,與諸大菩薩圍繞說法。」這「勇猛丈夫觀自在」,正是觀音,其他佛經如《悲華經》、《十面神咒心經》等,俱有祂是男身的說法。明朝畫家丁雲鵬,曾留下一幅《莊嚴大士像》,圖中的觀音蓄小鬍子,現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。
可是在另一方面,自唐宋元明,觀音更常以女性姿態,在中國民間出現,相貌莊嚴慈愛,令人心生景仰,喚起老百姓對母性的崇敬與依戀。
其實不止是「勇猛丈夫」、「善男子」或「善女子」,《大佛頂首愣嚴經》,早已透露其動機:「若有女人好學出家,我於彼前,是比丘尼身、女王身、國王夫人身、命婦身、大家童女身,而為說法。」真正做到待男女平等。
原來一切變性、一切變身,只為弘法。但這樣忽男忽女,忽女又忽男,為甚麼不會令歷代的中國人反感、歧視,甚至排斥?反而趨之若鶩,成為佛教諸神佛之中,名氣最大、影響最深、流傳最廣的菩薩。即使是地藏,不惜下地獄救度眾生,祂由女變男,反不及觀音由男變女般受歡近。
原來一切只看你的動機,亦即是你的本心。
菩薩變性,是為傳教,令人感受到其關注與愛護,於是超越世俗。要是你的變性,只是驕縱、任性,為追求個人的情欲享受,動機純為過癮的話,如此變性,與眾生何尤?
www.winghongdon.com
(靈氣逼人 康子)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