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轉貼) (星島日報報道)
莎莎不是溺愛孩子的母親,亦不是怪獸家長。她全副心神照顧五名兒女,一向尊重老師及學校,亦認同專科醫生的專業資格。但是當事情發展下去,按足建制指示:診症、治療、服藥等等之後,情況只有惡化。最心痛是發現孩子雙手顫抖,還要被譏諷為:「濫藥」、「藥癮」等等,與愛護孩子、教育孩子的原意,完全背道而馳。
去到這關頭,沒有人會出來問責,沒有人會出來承認錯誤,亦沒有人會出來主持公道。
莎莎與丈夫商量後,決定站出來,承擔所有責任:「孩子將來不肖、讀書不成,最多由家裏養過世。」
從此斷藥、停診,終止各式各樣、五花八門的心理及智力輔導,橫豎一切沒用。省回大量時間、精神、資源,寧願專心唸書做功課,並與家人相處,做適量運動及玩樂。
十年之後,終於見成果。
孩子健康成長,正在美國的長春藤名牌大學唸書,功課不錯,心智正常,個性是比較專注內向,不愛一般人認為好玩的社交、派對、fb等等。但是否等於他有嚴重問題?一定要逼他拍拖、溝女(仔)、經常上社交網,才算是「正常」?
回頭看,莎莎抹一把汗,並清楚自己的位置,常感恩:「幸好有丈夫,以及整個家族的支持,又不用擔心經濟問題,我可以全力照顧子女,才夠膽下這個決定。」
假如,父母俱要為口奔馳,日夜開工忙碌?或是基層小市民、單親家庭、缺乏知識?沒有勇氣?唯有任由建制舞弄,將任何稍為異常的孩子,推入所謂「治療」的機器齒輪,而被絞成碎片。
問題的關鍵,是孩子的教育,是一個太大的題目,近乎神聖。古今中外,不論是孔子、亞里士多德,以至無數賢人智者,俱曾為此努力,而終無定案。
筆者所鑽研的是命理,從一個客觀的角度觀察,只能提供意見:在成長期遇上的任何錯失,都不至於絕望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