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轉貼) (星島日報報道)
先前連載三日的《屋中屋.門中門》,所反映的,其實是死者被忽略的現實。
中國人是一個古老的民族,對於生老病死,一向有套完整周密的處理方法。
宗旨是保障社會及生活和諧。在生,是憑忠、信、孝、義等價值觀去維持。死後,仍然是這一套,不過改在宗祠及墳墓上進行。
可惜隨着社會的急劇轉變,生人的倫理價值,已受到強大的衝擊,許多父母、師長,正在艱苦支撐。
更難兼顧死者:墳場的空間愈縮愈小,一般人早已死無葬身之「地」,唯有火化,將骨灰供在高閣,或乾脆撒在園地,或飛揚大海。
宗祠則更幾乎絕舻,只有少數仍留存在新界。但隨着市區發展,大部分遭遷拆,許多祖先靈位被移往廟宇,更多的是散落遺失。
像《屋中屋》這故事,村屋的業主鄧婆婆,顯然是家族宗祠的最後守護人。原本存在的宗祠,也不知道是被逼遷,或被驅趕,致令一籮筐的祖先靈位,竟然無處安放。唯有草草在屋中建暗室安置,又忌憚其他人知道,沒有定時供奉,惹來群靈出動。
須知凡是死者稍有悟性,早已投胎轉世,留下的,俱是較固執、較癡念,或特別多牢騷、塵緣未了之輩。
換句話說,普遍不易應付。萬一,當中有冤鬱而死、含恨不息的陰靈,像筆者曾介紹的「常寂園女鬼」(jem dog dog原著),怨念不息,甚至會騷擾及連累生人。
影響有多大?筆者的看法,像空氣污染,未必即時致命,但是一切的不平、怨恨、悲苦、憎惡等等負面能量,瀰漫在我們四周,間接影響每個人的情緒,顛倒妄想,尤其是小孩、長者、病人,以及運滯之時,會令損害程度加深。
化解方法其實甚簡單,簡單至許多人不敢相信:安放一個名牌、一張照片,供奉一杯水、一枝花、一炷香,間中肯望一眼,經已足夠,夫復何求?
宗旨是保障社會及生活和諧。在生,是憑忠、信、孝、義等價值觀去維持。死後,仍然是這一套,不過改在宗祠及墳墓上進行。
可惜隨着社會的急劇轉變,生人的倫理價值,已受到強大的衝擊,許多父母、師長,正在艱苦支撐。
更難兼顧死者:墳場的空間愈縮愈小,一般人早已死無葬身之「地」,唯有火化,將骨灰供在高閣,或乾脆撒在園地,或飛揚大海。
宗祠則更幾乎絕舻,只有少數仍留存在新界。但隨着市區發展,大部分遭遷拆,許多祖先靈位被移往廟宇,更多的是散落遺失。
像《屋中屋》這故事,村屋的業主鄧婆婆,顯然是家族宗祠的最後守護人。原本存在的宗祠,也不知道是被逼遷,或被驅趕,致令一籮筐的祖先靈位,竟然無處安放。唯有草草在屋中建暗室安置,又忌憚其他人知道,沒有定時供奉,惹來群靈出動。
須知凡是死者稍有悟性,早已投胎轉世,留下的,俱是較固執、較癡念,或特別多牢騷、塵緣未了之輩。
換句話說,普遍不易應付。萬一,當中有冤鬱而死、含恨不息的陰靈,像筆者曾介紹的「常寂園女鬼」(jem dog dog原著),怨念不息,甚至會騷擾及連累生人。
影響有多大?筆者的看法,像空氣污染,未必即時致命,但是一切的不平、怨恨、悲苦、憎惡等等負面能量,瀰漫在我們四周,間接影響每個人的情緒,顛倒妄想,尤其是小孩、長者、病人,以及運滯之時,會令損害程度加深。
化解方法其實甚簡單,簡單至許多人不敢相信:安放一個名牌、一張照片,供奉一杯水、一枝花、一炷香,間中肯望一眼,經已足夠,夫復何求?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