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果真的有冤,唯一化解之道,是大愛。
如果真的有欠,別無逃避方法,只有還。
這是中國人的民間智慧,流傳幾千百年,自有其道理。像我們覺得岳飛被冤死,於是有岳王墳,遍布西湖及各地,老百姓會自動自覺去拜祭。
同樣道理,如果我們對祖先,有些微懷念,有些微敬意,或感激今日所得一切,是由前人帶來的話,那麼清明祭祖,正是這種感情的表達。
要是你覺得全無必要,自我感覺極之優越,一分一毫、一毛一甲,全是我我我我我的努力成果,將「忘本」合理化,恭喜,正是你衰敗的開始。
祭祖,亦不拘在墳場,或在墓前,只要有心,不論在家、在外,一律可以感應,甚至能夠超越時空。
如果沒有那種高度的專注及集中力,倒不如隨俗,清明前後,上墳前一拜,其實有助鞏固你對傳承的信念。
若然不去,或去不到,全無掛念呢?於是要看看唐家阿力的遭遇。
他們祖籍廣東唐家灣,一九四九年後來香港,上世紀九十年代再移民,舉家現居澳洲,是近代華人典型的流徙故事。
阿力小時候,在香港度過,那是他一生最緬懷的歲月:小學唸灣仔的聖若瑟,有偌大的校舍及運動場,夏天影樹紅似火,大考後是無憂無慮的悠長假期,眾同學一律是沒心肝、沒計算、真情交往、盡情玩耍的小男生。
約是升上五年級後,八、九歲年紀的春天,忽然之間,全無預兆地,阿力持續發高燒。
燒了近兩星期,須知道小孩子發燒,可大可小,又找不出原因,群醫束手,唯有送他進醫院,密切觀察情況。
阿力是家裏的長子,對下還有幼弟。他自小懂事、孝順,唸書聰明,功課又好,唐爸爸對他寄望甚殷,日夜奔忙,替兒子訪尋名醫良藥。
唐媽媽則走靈異路铫,此病既然來得奇,不似正路,於是四出拜神,卻找不到一個說法,終於拜到跑馬地的東蓮覺苑……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