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轉貼 ) (星島日報報道)
如果可以採訪邵逸夫,最想問:「為甚麼肯捐出這麼多錢?」
可惜他從來不提,記者 也沒有問。
但這是他人生最巨大的轉變,令他從一個影視娛樂商人,升格為國際級的大慈善家,受國家領導人尊重,亦使到無數人受惠。
我們唯有從過去的事舻追尋:一般相信,轉變發生在上世紀八十年代中。
當時六叔已七十多歲,即是許多人心目中的退休年齡。那是香港電影的另一階段:嘉禾、新藝城等龍爭虎鬥,邵氏正逐漸減產,一九八五年的代表作是《南北少
林》,反而無铫電視憑金庸武俠劇,以及《新紮師兄》等風靡觀眾。亦是一九八五這一年,與六叔最要好的三哥邵仁枚(山客),終於在新加坡病逝。之前兩年,三
哥已中風昏迷,只靠藥物維持生命,還要遭當地人議論,說他慳儉太過,連身後的名聲也受影響。
這位三哥帶六叔入行,兄弟倆感情極要好,他臨終前長期受病魔折磨,一生努力,以及世間的富貴榮華,對其狀況竟無半點幫助。
事件對六叔相信頗有啟發。三哥死後,原本已成立十二年、正小規模運作的「邵氏基金」,開始作大筆捐獻。
第一筆是一億零六百萬元,主要是捐給教育及醫療,從此以後的捐款,統統以「億」作單位。
同時期發生的轉變,是搬屋。六叔從一九八四年起,即是三哥中風昏迷期間,從港島深水灣,搬往西貢的井欄樹。
許多人以為他一直住在西貢,其實邵宅在深水灣香島道四十號,這一帶是香港富豪的聚居地,論風水,源自紫蘿蘭山脈,山勢肥滿、氣濁,主積極進財(家師
「觀龍」黃文超:《超級富豪風水屋》)。可是這一搬,西貢屋承飛鵝山的清貴之氣,變成名聲顯著,所謂「居移氣,養移體」,帶動整個邵氏集團,從唯利是圖,
變成行善最樂。
中間的轉變,耐人尋味。因為善惡只是一念之間,三哥的死,亦有可能觸發六叔及時行樂,放縱私欲,幸好沒有,於是有今日壽終。
hongchi.hk@gmail.com
(靈氣逼人 康子)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